張敬業 Chaz

張敬業 Chaz

2009年前往義大利參加藝術節演出,因而讓返鄉服藝的想法開始萌芽。2012年返鄉成立「鹿港囝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開始透過社區參與的方式重新認識家鄉,同時也經營地方社群。2015年與志同道合的夥伴成立「社團法人彰化縣保鹿運動協會」,透過組織分工達到保存地方文化,同時兼顧環境保護的社會使命。同年舉辦「今秋藝術節」,透過節慶表演的方式,讓地方重新對古都鹿港有新的想像,也翻轉了老城的印象。2018年組織「橫街工作室」,把藝術節萌發的想法透過青年創業的方式,能真正把人留在地方。陸續與夥伴們協助「參先生手作工作室」、「勝豐吧」、「禾火食堂」成立,形成鹿港地方青年的創生事業體。

作者:張敬業 Chaz 所有文章

鹿港囝仔文化事業2022年度計畫大公開

今年對於鹿港囝仔團隊絕對是重要的一年,從2019年第五屆今秋藝術節結束後,團隊就決定接下來的藝術節以「三年一次」的節奏進行,而今秋停下來的這幾年,我們也把團隊營運的重點,除了各夥伴事業(參先生、勝豐吧、禾火食堂等)營運體質的正常化之外,鹿港囝仔團隊也把這幾年的營運重點放在「青年培力」的主題上面。

閱讀更多 »

在台西看見希望之海-海口放送成果觀摩後記

「海口放送」是由水牛設計部落團隊主持,除了主要由雲林縣政府向「內政部營建署」爭取的城鄉風貌營造提案,以「硬體修繕」為骨幹,另外再爭取了文化部設計驅動整合的提案及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的「學習性青聚點」專案輔以計畫的「軟體應用」,並邀集眾多跨領域工作者組成的專案,而「海口迺海街」活動可以算是總體計畫的階段成果展。

閱讀更多 »

牽仔條之約講座後記-離島出走、南萌咖啡、雞籠卡米諾

鹿港茉莉人文環境教育中心與朱朱藝術創作工作室共同策劃的[牽仔條之約]系列講座,當然這幾場講座是包含在大年初五至初七的[共汝牽條條]市集系列活動,市集的特別之處是串連了鹿港金盛巷(九曲巷)的五間老屋共同舉辦的,而這次的[牽仔條之約]講座就辦在金盛巷18號的萊兒費可唱片 舉辦。

閱讀更多 »

趁著剛開工,快來制訂你的年度計畫吧!

畫,對於組織團隊或個人工作,都有相當的好處喔。通常來說,有在執行補助案或標案的地方團隊(個人接案也算)會在年底十一、十二月的階段進入「結案潮」,但同時也有很多下一年度的提案會陸續展開。

閱讀更多 »

「地方設計」書友跨海見面會-週三不加班小聚後記

為了讓大家有感於地方設計的概念,奕屏從幾個影響日本甚鉅的歷史節點,促使了設計師開始往地方發展,包括2008年影響全球經濟的雷曼兄弟事件、2011年的三一一東日本大地震,以及2020年的COVID-19全球疫情。而書中其實有超過14篇親身採訪的案例解析,內容豐富,說真的很難在一場小聚提及全部,因此在講座前,有特別跟奕屏討論適合鹿港夥伴們的案例。

閱讀更多 »

瀨戶內亞洲論壇給今秋的啟發

亞洲論壇的經驗讓我們了解,今秋藝術節的「友善環境店家」、「公共食堂」、「剩布計畫」等單元,與亞洲各地藝術節在關注的環境永續同步;利用生活場域作為策展空間,讓藝術離開white cube走進當地人的生活的「街區策展」,藉此討論人與地方空間的關係。而最重要體醒是,要讓今秋邁向永續,不單單是每一屆藝術節找來資源,讓資源可以透過藝術活動的舉辦,展開對於地方的想像,同時要能夠長出與地方共生的能力。

閱讀更多 »

在能夠內用之前,先來認識禾火食堂2.0的七個升級!

第二代的禾火食堂有了嶄新的空間、菜單與市場定位,雖然在轉換的過程中,面臨許多的天人交戰的決定,但最終我們仍需要透過市場機制,來決定自己相信的價值能夠別更多的人接受。而在那一天到來之前,做好每一份料理、優化每一道流程、善待每一位服務到的客人,就是身為禾火食堂的經營者與夥伴們,最重要的本分!

閱讀更多 »

疫情之後,禾火食堂的永續營運之道!

因為這次疫情,我們了解到過去能夠較為徹底執行減塑理念,是有其天時地利的條件,同時也認知到理念的推動,不是0與1的零和絕對,而是一段逐步邁進的過程。在前往理想境界的路上,其實有一段豐富的「價值光譜」,當我們起心動念到起身實踐,就已經實在實踐理念的路上了。

閱讀更多 »

在談地方創生之前,我們聊聊「青年返鄉」的三個階段吧!

我們歸納出一個三階段的「青年返鄉路徑」,從最初階段的「返鄉探索期」,到「組織社交成長期」,最後選擇在地方上就業或創業的「留鄉發展期」,最終可以共同思索地方「永續宜居」的可能。希望藉由這篇文章所整理出來的路徑,讓回到地方的青年團隊或個人,可以檢視一下自己所在階段與狀態,也許鹿港囝仔的經驗能夠提供一些參考,也希望能引領出不同的地方青年發展路徑。

閱讀更多 »

有誰要到二林去!週三不加班線上小聚後記

週三不加班首次線上小聚2021年5月15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布三級警戒以來,首次的線上小聚活動。而這次的《有誰要到二林去!》的主題,是在疫情之前就敲定的小聚活動,在與講者崇銘溝通及講座前測試影片放映的細節後,最終迎來第一次的「線上小聚」。而這次的活動分成「影片放映」及「應後座談」兩個部分。真是拜科技之賜,讓不能出門碰面的大家,可以打破空間的限制,不只是Google meet的線上會議功能,也因為高速網路時代來臨,線上同步觀看影片也很順利完成。

閱讀更多 »

在談地方創生之前,我們聊聊「青年返鄉」吧!(下)

如果把文化比喻成土壤,那鹿港絕對是充滿豐沛文化元素的沃土。如今,藉由網路時代所帶來的資訊便捷,返鄉服藝的鄉已不再是充滿鄉愁的「家鄉」,它是夠過社群網站的資訊傳遞,與實際的行動參與、分享,讓人與人群能夠扎實地與腳下的土地相連的「鄉土」。

閱讀更多 »

在談地方創生之前,我們聊聊「青年返鄉」吧!(中)

我們希望在自己的地方上,也能夠有藝術文化產業,讓文化相關從業人員能夠好好生活,鹿港這個文化古城正是有這樣的條件的城鎮。在2012年年底返鄉創業,與地方友人組織了「鹿港囝仔」團隊,在文化部的「文創產業圓夢計畫」的支持下,成立了「鹿港囝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也開始從地方社區著手藝文產業的發展。

閱讀更多 »

那些與《地方設計》 擦肩而過的日本旅行風景

隨著「地方設計」一書在2021年初出版,以及台灣地方創生政策推行進入第三個年頭,這幾年來看到越來越多青年投入地方工作的領域,相關的出版品也呈現百花齊放的狀態。很難得自己也是投身地方9年時間的相關工作者,且又剛好與「地方設計」作者及書本內容有這樣的緣分,當然要特別為了鹿港、彰化及中部地區的書友,安排一場跨海見面會。除了聽奕屏聊聊訪談地方設計的故事外,更想跟奕屏交流讀書心得。

閱讀更多 »

大馬青年的後疫人生 – 週三不加班後記

2020年初鹿港的夥伴計畫組團前往馬來西亞,與長頸鹿故事館團隊進行交流,並且已經爭取到文化部「文化園丁隊」經費支持。不料2020年三月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交流計畫也只能在疫情解封以前無限延期了。然而在過去的一年裡,台灣因為全國上下的努力,疫情很快得到控制,生活中的事物,除了國際交流外,受疫情的影響較小。不過馬來西亞的情況就沒有這麼理想了,在我們連線的這天,大馬全國還有2,500人次的確診數據,甚至在疫情的不同階段,對於人民行動限制的程度皆有不同,而地方上原本計畫的許多活動也必須有所調整。

閱讀更多 »

好想再去一次的北阿爾卑斯國際藝術祭(下)|日本地方創生

人改變,地域就會改變。在台灣我們可能很難想像,基層的公務員為了地方藝術祭,奔波海內外積極的宣傳,想方設法找出可以讓自己的地方再次活絡的方法;2019年底前來台灣的兩名承辦的公務員,可以看見一個地方的積極;看見基層公務員認真的為自己的地方宣傳,也讓人開始期待疫情過後,接著展開的2020年北阿爾卑斯國際藝術祭吧!

閱讀更多 »

鹿港老屋新溫度,地方空間活化的再想像

也許在台灣很難有像京都市政府那樣,貫徹執行景觀政策的行政魄力,但仍可以期待藉由這樣修繕經營補助計畫,賦予老屋新的生命、新的溫度,也能藉著更多的老屋修繕的案例,給老屋的擁有者更多信心,「文化就是鹿港可以發展的模式」。

閱讀更多 »

充滿魅力的日本濱海小鎮,廣島尾道空屋再生(下)|日本地方創生

尾道的美好,除了先天的海天一線的優勢外,更重要的是有像NPO尾道空屋再生計畫的豐田雅子女士,這樣感於夢想的實踐家,還有如渡邊義孝先生這樣熱血的建築家,除了讓逐漸頹靡的空間再生,更重要的是對於空間要投注更多地方生活的想像,所以像是地方組織的橫向連結,與市役所的移住計畫合作等等,都是讓修復完成的空間可以注入新生命的方式。

閱讀更多 »

來自東京的員工餐廳,禾火食堂的另外一個想法原型。

2018年的大年初四,我們在鹿港開了「禾火食堂」,一間結合了生活減塑與社區共食的社區食堂。而在許多的報章雜誌與媒體訪談中,我們也比較常談論起禾火食堂在今秋藝術節的實踐,為了解決多人用餐而避免吃便當產生的各種廢棄物,以及2012年從保鹿運動開始,在社區撿垃圾,與希望減塑觀念可以擴及到社區店家,而從2016年起的今秋藝術節推出的友善環境店家的概念等等。而開設一間食堂所能及的,也不僅止於次。

閱讀更多 »

20190724 台灣基進 「青年如何進行政治演說」鹿港演說會筆記

新ㄧ與台灣基進的夥伴,是一群富有理想且扎實前進的政治工作者。雖然幾次的參與高雄市議員及不分區立法委員的選舉,高票落選。但他們不因此氣餒,反而找出更多與群眾對話的機會,陸續在全台灣展開的客廳演講會以及車站、街頭的議題演說,都是苦幹實幹的政治說服過程。台灣有許多有理念的小黨,但基進是少數在沒有選舉的時期,仍然有積極的政治說服作為的政黨之一,透過政論節目、電台節目、SNS、直播平台等進行各種論述,讓大家在無法面對面時也能有政治討論。也許現在台灣基進的力量還小,但絕對會因為更多的感動與說服而一起壯大的。

閱讀更多 »

從社區那條溪流開始的地方再造,台灣青年拜訪日本三島市源兵衛川,渡邊豊博

「Groundwork 三島」的口號之一是「左手拿鏟子,右手拿啤酒」,也就是以輕鬆的、聊天的方式,與居民溝通、規劃。他們在 3年內,辦理超過 2 百場正式或非正式的「說明會」,來告訴居民他們的理想,同時蒐集居民的意見。再根據這些意見,歸納出短中長程的行動方案。

閱讀更多 »

災後重生的女川 – 先復興產業把人留下來

2017年春末,正要前往日本進行為期兩週的考察之旅前,原本就計畫要前往有東北地區門戶之稱的「仙台市」旅行,總是不愛走觀光客行程的我,正在搜索周邊是否有其他有趣的城鎮值得拜訪時,就刷到「女川町」這個陌生的地名。好奇的展開搜尋之後,發現了「女川駅前商業エリア開業1周年 地元市場ハマテラスグランドオープン」這部影片,深深的被影片中那欣欣向榮充滿活力的漁村市場所感動。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