瀨戶內亞洲論壇給今秋的啟發

文|張敬業
2019年是特別的一年,鹿港的策展團隊自主籌辦的「今秋藝術節」來到了第五年,更特別的是帶著前面四年的經驗,受邀前往第四屆的瀨戶內藝術祭亞洲論壇進行分享。而這一趟除了進行經驗分享外,更與瀨戶內藝術祭的策展團隊及亞洲各國的藝術創作者、策展人交流各地的藝術節實踐經驗。

瀨戶內藝術祭亞洲論壇

第二回的亞洲論壇(第一回是2016年的瀨戶內藝術祭),選在藝術祭夏季展期的尾端(8/21~8/24)舉辦。這次邀請了亞洲15個國家、地區共36組團隊前來分享。

Opening Session

論壇的演講部分在高松車站前的香川縣國際會議中心舉辦,Opening Session由藝術祭的執行委員會會長濱田惠造先生(香川縣知事)開場演講,除了感謝亞洲各團隊的遠道而來外,也點出了希望透過藝術策展活動,使人們重振地方生機,來訪的人們可以在瀨戶內地區體驗文化、感受歷史。

緊接著由策展人北川富朗先生帶來專題演講,當中提到日本在過去的高度經濟發展下,產業結構也發生變化,幾乎所有的事情多集中於都市,以都市為核心的發展思考。在鄰近大都會(大阪)的強勢發展下,推動了瀨戶內地區的工業化。然而工業化發展所產生的廢棄物,污染了原本的海島群,產業型態也開始轉變,同時也是城鄉差距的開始,人們逐漸失去與海共生的能力。因此瀨戶內藝術祭的策展主題,就是以「海的復權」貫穿一直以來的發展。透過藝術祭,以島嶼為主體,從土地、歷史、產業、生活等各個面向展開,人類必須思考與海洋的關聯性。

開幕演講,除了由瀨戶內藝術的兩位主理人帶來演講外,也邀請了聯合國推動永續觀光的組織進行分享,當中提到依照聯合國制定的永續發展指標(SDGs),永續旅遊必須顧及經濟、社會、環境的永續,也提出永續旅遊期望達到的五個目標,消除貧窮、優質教育、良好工作與經濟成長、負責任的生產消費循環、海洋生態等項目。

午後的論壇,由亞洲的區域藝術節策展團隊與策展人,分享著即將展開與執行雙年展的經驗,當藝術家離開藝廊、白色的展覽空間(White Cube),進入到有機長成的社區空間,要如何透過參與或長期陪伴地方人們的生活,進而成為創作與策展的養分。當中中國團隊更發表了,在中國的鄉村振興政策下,藉由藝術祭介入農村發展的企圖,也為即將於2020展開的桐廬國際藝術祭暖身。

亞洲論壇台灣隊

台灣團隊被安排在第二天晚上的「Know Asia now」單元,與亞洲其他十組團隊共同發表。台灣共有三個團隊前往參加,由於三個團隊先前並不認識,於是在Art front gallery(策展人北川富朗的藝廊)負責台灣名單邀請的朋友安排下,提出三個單位合作一起以「台灣隊」的形象登場。而這三個團隊分別是來自鹿港,由民間自辦自籌的「今秋藝術節」團隊。以及近年表現亮眼,由台南市政府與都是藝術工作室合作舉辦的「月津港燈節」,展現由政府主辦與民間專業策展團隊合作的成果。最後是由政府發起主辦,委託民間單位-文創技研辦理的「桃園地景藝術節」,而文創技研團隊也是亞洲第二個引進ISO20121活動永續管理系統(符合社會永續、環境永續、經濟永續)的組織。來自台灣的三組團隊,分別呈獻了在不同資源與不同的參與機制執行下,所呈現台灣各地藝術節的多重層次表現。

瀨戶內的經典跳島行程

結束了兩天在香川縣國際會議中心的論壇活動,主辦單位在第二日與第三日的白天,安排了藝術祭的小旅行行程,讓來訪的國際藝術祭友人們體驗跳島旅行,與感受各島嶼間不同的風土與藝術作品。第三日一行人來到瀨戶內的第二大島小豆島,小豆島同時也是藝術祭中最具代表性的島嶼之一,白天我們拜訪了許多藝術家的作品,其中也包含了兩位台灣藝術家的作品,分別是王文志老師的「小豆島之戀」以及林舜龍老師的「跨越國境・波」。除此之外,此行還在中餐地點的福田村遇到了兩位來自台灣的「小牛隊」成員,小牛隊是由台灣人自組的志工組織,每一屆的瀨戶內藝術祭期間都會組隊來到小豆島的福田郵便局駐點服務,並協助藝術家進行策展工作,以及陪伴當地的社區工作。

工作坊

既然是亞洲論壇的行程,那肯定不是這麼簡單就可以完成的旅行,晚上主辦單位還安排參與團隊進行一場腦力激盪的工作坊,依照以下題目分成三個組別進行討論。結束一整夜的討論後,隔天一早的閉幕式各組必須將討論成果作簡報發表。

Group A:

藝術走出美術館,開始參與真實的世界。 藝術離開美術館,讓除了菁英以外的人都可以接數到美術,而美術也開始結合在地,接觸真實的生活。也讓社區的空間成為學習的場所,藉此紀錄歷史與城市裡可能會消失的事物。而這組同時也提到,Whitet Cube就是同溫層、舒適圈、安全圈,走出Whitet Cube讓美術的發展,回到美術發展追求的真理之道!

Group B:人們因為藝術祭開始展開旅行。

人們因為藝術祭活動開始旅行於世界各地,除了旅行可以獲得人際拓展外,最重要的是去感受不同語言文化圈的差異,與當地的人們真實接觸、交流,感受每一個地方的社區組織端出的在地風土。

Group C:企業如何協助藝術節的發展。

而企業在藝術祭當中所扮演的角色,應該從過往的單純資金挹注或廣告贊助的角色,轉換為與藝術祭共創價值的角色。也就是從過往完成CSR(企業社會責任)到CSV(Create Share Value)共創價值,這就是北川老師從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所彈的「共犯性」的延伸,企業如何透過參與設計,成為共同參與藝術祭的角色,進而成為地方共創價值的夥伴。 在這次的亞洲論壇,除了延續北川老師策展的第一個藝術節品牌,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人是自然之中的一份子」,這樣的策展主軸,更深化瀨戶內藝術節「海的復權」的策展外,要找回地方人們與大海共生的關係與能力。

藝術祭的節奏?

而當中給我最大的警醒是,當中一位夥伴問起北川老師為什麼瀨戶內藝術祭、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等都是以三年展的形式舉辦,為何不是兩年展或四年展的週期形式舉辦呢?而北川老師提到兩年展的話太趕了,今年辦完就又要展開籌備下一屆的內容。四年的話又太久了,等待時間太長、太寂寞了,而三年剛好是一個洽當的時間,第一年舉辦,第二年檢討、反省,第三年籌辦,這樣正好是他認為很好的藝術節舉辦的節奏。

期待今秋再次回歸

在一連舉辦五屆的今秋藝術節之後,亞洲論壇的經驗讓我們了解,今秋藝術節的「友善環境店家」、「公共食堂」、「剩布計畫」等單元,與亞洲各地藝術節在關注的環境永續同步;利用生活場域作為策展空間,讓藝術離開white cube走進當地人的生活的「街區策展」,藉此討論人與地方空間的關係。而最重要體醒是,要讓今秋邁向永續,不單單是每一屆藝術節找來資源,讓資源可以透過藝術活動的舉辦,展開對於地方的想像,同時要能夠長出與地方共生的能力。也許將一年一度改為三年一度的方式,何嘗不是一個可以累積更多經驗與資源,同時有更充沛的時間做好更多藝術節的基礎工作。讓原本醞釀一年一度的成果花期,轉為累積三年的能量,長成更強壯的大樹,不只可以結出飽滿的果實,照顧更多人,也期望接下來三年一度的今秋藝術節,開出更加美麗的花朵!

2022年今秋即將回歸!


原文刊載於樹冠生活ISSUE03 「瀨戶內亞洲論壇給今秋的啟發」

業務洽詢|合作

Line 線上客服,請搜尋 @lukang2012

加入好友

鹿港囝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Email|info@tkfl.tw
聯絡電話|04-7771181
地址|彰化縣鹿港鎮民族路131號
營業時間|09:00 – 18:00

聯絡我們|Contact Us

歡迎您與我們聯絡,填妥下方連絡表單,我們將會有專人與您聯繫,及說明服務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