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一趟東京近郊的秩父之旅!|日本地方紀行
東京是許多人進行日本旅遊的入口城市,市中心的知名景點,淺草寺、築地市場、池袋、新宿、涉谷、東京車站等,也隨著日劇、流行文化與近年YT自媒體的放送,成為許多台灣人熟悉的場景。今天想介紹一個適合在東京旅行時,安排一日至三日遊的近郊之旅-秩父Chichibu。
東京是許多人進行日本旅遊的入口城市,市中心的知名景點,淺草寺、築地市場、池袋、新宿、涉谷、東京車站等,也隨著日劇、流行文化與近年YT自媒體的放送,成為許多台灣人熟悉的場景。今天想介紹一個適合在東京旅行時,安排一日至三日遊的近郊之旅-秩父Chichibu。
接續2021年出版的地方設計,作者蔡奕屏又一日本地方設計團隊訪談著作-「地方編輯」在今年六月問世。趁著返台之際特別扛著一卡皮箱的日本地方刊物,全台跑透透展開巡迴的書友見面會。第三場來到彰化員林的丰富食堂,同時也聚集了來自彰化、雲林各地的書友來此小聚。有別於疫情期間出版的地方設計,只能做線上講座、分享會來推書,這次終於可以回到實體的聚會與分享訪談的經驗。
當初今秋藝術節的許多理想生活型態落實於鹿港日常,這是一件讓人再興奮不過的事情,不過同時也考驗著團隊的「經營管理」能力,當然加上夥伴們也都開始走上人生的不同階段,有合作的事業需要再上層樓,有重要的人需要照顧,聽起來一點也不輕鬆,不過這就是讓「理想成為現實」必經的考驗,而我們很幸運的可以走到這一步。
一個語言的發展,代表著一個看待世界眼光、觀點的延續。建構台語友善的環境,讓世代在鹿港以台語為母語的族群,能夠在過去不利台語發展的環境,透過建構地方的台語社群,以及有創造力的社區活動逐步的修補,並且營造出一個讓孩子以台語為基礎發展的環境。多元的文化及語言環境,不應該建構在稀釋本土語言的發展,以鹿港為例,應該是建構在以台語為基礎,與社區的其他族群共同發展,才是真正的多元文化環境。
來自東京的獨立歌手高水春菜(後稱春菜),雖不是第一個登上今秋舞台的外國表演者,但卻是第一個今秋邀請的國際演出團隊,而2019年的閉幕音樂會也是春菜在台灣的第一場演出。同行除了擔綱演出的春菜,還有身兼翻譯與經紀人的宇野麻里繪(後稱麻里繪)。2021年我們透過線上訪談的方式,與兩位日本友人跨海連線,同場邀請落語家戴開成協助翻譯交流。
說起餐飲業,大概是跟人們的生活最貼近的產業之一,也是許多人選擇創業項目的前幾名。而且不只是創業,許多人在學生時代多多少少都有在餐飲業打工的經驗。不管是便當店、小吃店、或者小有規模的餐廳,一年到頭都有基層服務人員的需求,而且即便不是餐飲相關科系畢業的人,也都有機會投入餐飲的領域。
學習藝術可以帶我們到多遠的地方?學習藝術可以有多大的能量去改變世界?一直到回家鄉從事地方工作才認知到,藝術必須落實到日常生活中,才能引領我們用另外的眼光、另類的視野去看見並連結到不同的世界。
社會新鮮人經過兩到三年的計畫洗禮,當然還有更進階的計畫可以挑戰,甚至現在許多計畫都是鼓勵青年創業,自己成為地方創生團隊,持續累積經驗與作品。然而經營團隊與執行專案計畫的挑戰程度不同,再者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當老闆,經過計畫洗禮而成長的青年,也可以轉而加入地方創生團隊,在前輩團隊的基礎上學習更進一步的經營管理與組織運作,而且這個時候在面試時,也可以擺脫社會新鮮人缺乏經驗與作品的劣勢,反而可以提出自己對地方創生領域的觀察與看法,而且有務實的實作與組織合作經驗,將會是自己能力很重要的佐證資料。
地方因為有青年的活動,讓原本靜置的狀態,開始有鬆動的可能。在回到地方的不同階段,對於地方工作及參與會有不同的理解,但除了從專業的技術力層面,來回應或解決長久根深地方的問題外,我也觀察到「創造力」更是這些行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能力。
投入地方工作、跟地方相處,就像談戀愛一樣,你有滿滿的愛就會想要一直給,但往往忽略了在一段關係裡面「傾聽」是很重要的。我們一直給地方就要接受嗎?就算地方接受了(配合演出)這就是我們期待的地方互動嗎?有這次經驗地方下次還想要嗎?如果忽略了地方的感受,忘記「傾聽」的重要,是無法真實感受地方,與地方建立真誠的關係。
這幾年因為地方創生政策的推行,中央各部會也紛紛推出各自屬性的中介資源。當然除了前面提及的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在地青年創育坊」,還有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的「在地學習性青聚點」,政策主管機關國發會的「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當然以上三個部會的中介資源也都陸續爭取到鹿港未來中心投入實踐。看似都有「地方」、「青年」元素的相似資源,其實能夠讓青年地方支持系統有更多層次的發揮。
2020年經過兩年的醞釀與準備成立了「鹿港未來中心」,依循著前面兩年的討論內容,設定了滿足經濟價值的「創業支持系統」,及提倡社會價值的「生活環境營造」兩個面向。設定了方向、架構了運作框架,還需要有實質的資源注入,才能算是可以實際運作的系統給予青年真正的支持。
這次策展團隊的工作模式,有別於以往的網絡(Network)型態,比較像是苔蘚那樣的Meshwork,水分多、濕度高、環境適切時就集結比較多的工作能量,反之環境趨於惡劣時也可能是毫無能量的狀態。這樣的工作型態,也呼應了極端氣候下的流域狀態,同時也是作為倡議型藝術季,把人的參與比喻為「水的共同體」,水分子之間的交互滲透、共同討論,透過藝術帶有「感性的強度」站在自然的角度去討論自然。
真正深入挖掘,會發現地方其實有很多的位置跟議題是青年可以發揮的。透過政府關於青年參與地方的三支箭,讓青年學習掌握資源、建立地方脈絡、組織團隊,夠過對議題的長期執行,建構自己地方參與的價值觀、世界觀。青年回到地方不會因此限縮,如果能善用政府的補助資源,反而能因此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很多地方/青年團隊的啟動,起源於對地方的「熱忱」、對議題的「熱血」,然而熱忱、熱血雖然可以讓團隊可以有不錯的起點,一開始看起來有個樣子,但持續要對接哪個市場?要真的用什麼樣的專業服務地方,就不見得能持續下去了,可是又每年必須透過各種補助案來取得資源運作下去。如果你的團隊正處於這樣的成長焦慮,不仿透過即將開跑的計畫案,看看你所投入的領域有沒有厲害的前輩,或者找尋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中厲害的人,前來分享,或者邀請他們加入你的計畫。透過跟厲害的人合作,知道真正厲害的人如何思考、執行專業,從合作過程中讓自己開展視野、讓自己的能力成長。
在執行古寫真上色的工作,最重要的是對於影像所在時代、時間、季節、場景、氛圍、物件細節等元素的「考證」。佐榮老師也提到目前以台灣在進行古寫真上色的考證方法有「日本時代的彩色繪葉書」、「戰後米國大兵的照片」、「文獻資料」、「實體文物」、「耆老的回憶」等五種,而對照片上色的目的在於還原視覺,讓文史的細節看得更清楚。而這些考證與講究是「對歷史負責」的態度。上色並非要挑戰原作的美麗,而是希望更接近記憶,進而還原歷史的真相,匡正史料上的不足。
回到社區營造/地方創生不也是如此嗎?大部分的工作者手法都很類似,從田野調查、資源盤點了解地方上的議題與內容,今年大多是藉由小旅行、餐桌計畫、市集擺攤、音樂祭、實境遊戲等活動引起討論,再透過商品化的過程,讓大家可以用直接購買的方式支持社區、回饋地方。雖然地方創生或社區能夠談的,絕對是更深入的層面,目標設定也不同。但可以從創業時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創業家精神,再把這樣的精神延續到處理地方事務,看待地方創生或社區營造時,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及資源條件下,真正面對並解決地方的問題。
關於地方團隊的經營,除了本身的事業經營及專業服務的業務提供之外,許多長年蹲點地方的團隊,在面對到業務以外的「公共服務」或「地方/社區事務」,幾乎都會向中央各部會提案來爭取經費執行。日本地方事業投資家木下齊先生,在2017年出版的地方創生:小型城鎮、商店街、返鄉青年的創業10鐵則一書中提到「補助金是毒藥」。此言一出,也在當時許多社區/地方工作者社群間,熱烈討論每年固定時節申請的「補助款」,究竟對地方團隊而言是「毒藥」還是「補藥」呢?
察筆記。書中60篇文章的整理,是承毅對於日常生活以及在不同城鎮間流動的觀察,以此來洞見未來十年台灣地方工作的可能發展與趨勢分析。
今年對於鹿港囝仔團隊絕對是重要的一年,從2019年第五屆今秋藝術節結束後,團隊就決定接下來的藝術節以「三年一次」的節奏進行,而今秋停下來的這幾年,我們也把團隊營運的重點,除了各夥伴事業(參先生、勝豐吧、禾火食堂等)營運體質的正常化之外,鹿港囝仔團隊也把這幾年的營運重點放在「青年培力」的主題上面。
「海口放送」是由水牛設計部落團隊主持,除了主要由雲林縣政府向「內政部營建署」爭取的城鄉風貌營造提案,以「硬體修繕」為骨幹,另外再爭取了文化部設計驅動整合的提案及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的「學習性青聚點」專案輔以計畫的「軟體應用」,並邀集眾多跨領域工作者組成的專案,而「海口迺海街」活動可以算是總體計畫的階段成果展。
鹿港茉莉人文環境教育中心與朱朱藝術創作工作室共同策劃的[牽仔條之約]系列講座,當然這幾場講座是包含在大年初五至初七的[共汝牽條條]市集系列活動,市集的特別之處是串連了鹿港金盛巷(九曲巷)的五間老屋共同舉辦的,而這次的[牽仔條之約]講座就辦在金盛巷18號的萊兒費可唱片 舉辦。
畫,對於組織團隊或個人工作,都有相當的好處喔。通常來說,有在執行補助案或標案的地方團隊(個人接案也算)會在年底十一、十二月的階段進入「結案潮」,但同時也有很多下一年度的提案會陸續展開。
為了讓大家有感於地方設計的概念,奕屏從幾個影響日本甚鉅的歷史節點,促使了設計師開始往地方發展,包括2008年影響全球經濟的雷曼兄弟事件、2011年的三一一東日本大地震,以及2020年的COVID-19全球疫情。而書中其實有超過14篇親身採訪的案例解析,內容豐富,說真的很難在一場小聚提及全部,因此在講座前,有特別跟奕屏討論適合鹿港夥伴們的案例。
亞洲論壇的經驗讓我們了解,今秋藝術節的「友善環境店家」、「公共食堂」、「剩布計畫」等單元,與亞洲各地藝術節在關注的環境永續同步;利用生活場域作為策展空間,讓藝術離開white cube走進當地人的生活的「街區策展」,藉此討論人與地方空間的關係。而最重要體醒是,要讓今秋邁向永續,不單單是每一屆藝術節找來資源,讓資源可以透過藝術活動的舉辦,展開對於地方的想像,同時要能夠長出與地方共生的能力。
第二代的禾火食堂有了嶄新的空間、菜單與市場定位,雖然在轉換的過程中,面臨許多的天人交戰的決定,但最終我們仍需要透過市場機制,來決定自己相信的價值能夠別更多的人接受。而在那一天到來之前,做好每一份料理、優化每一道流程、善待每一位服務到的客人,就是身為禾火食堂的經營者與夥伴們,最重要的本分!
因為這次疫情,我們了解到過去能夠較為徹底執行減塑理念,是有其天時地利的條件,同時也認知到理念的推動,不是0與1的零和絕對,而是一段逐步邁進的過程。在前往理想境界的路上,其實有一段豐富的「價值光譜」,當我們起心動念到起身實踐,就已經實在實踐理念的路上了。
我們歸納出一個三階段的「青年返鄉路徑」,從最初階段的「返鄉探索期」,到「組織社交成長期」,最後選擇在地方上就業或創業的「留鄉發展期」,最終可以共同思索地方「永續宜居」的可能。希望藉由這篇文章所整理出來的路徑,讓回到地方的青年團隊或個人,可以檢視一下自己所在階段與狀態,也許鹿港囝仔的經驗能夠提供一些參考,也希望能引領出不同的地方青年發展路徑。
週三不加班首次線上小聚2021年5月15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布三級警戒以來,首次的線上小聚活動。而這次的《有誰要到二林去!》的主題,是在疫情之前就敲定的小聚活動,在與講者崇銘溝通及講座前測試影片放映的細節後,最終迎來第一次的「線上小聚」。而這次的活動分成「影片放映」及「應後座談」兩個部分。真是拜科技之賜,讓不能出門碰面的大家,可以打破空間的限制,不只是Google meet的線上會議功能,也因為高速網路時代來臨,線上同步觀看影片也很順利完成。
如果把文化比喻成土壤,那鹿港絕對是充滿豐沛文化元素的沃土。如今,藉由網路時代所帶來的資訊便捷,返鄉服藝的鄉已不再是充滿鄉愁的「家鄉」,它是夠過社群網站的資訊傳遞,與實際的行動參與、分享,讓人與人群能夠扎實地與腳下的土地相連的「鄉土」。
視覺設計印刷.空拍影像製作.地方創生交流.藝文策展規劃
電話:04-7771181
地址:橫街工作室(彰化縣鹿港鎮民族路131號2樓)
網站:tkfl.tw
Facebook:鹿港囝仔
LINE:@lukang2012
創立年份:2012年
鹿港友善環境店家商圈.鹿港文化小旅行.地方永續發展提案
電話:04-7771181
地址:橫街工作室(彰化縣鹿港鎮民族路131號2樓)
網站:ourlukang.org
Facebook:保鹿運動
創立年份:2015年
布料再生設計商品.客製化生活配件.CSR 計畫合作
電話:04-7770809#152
地址:和興青創基地 (彰化縣鹿港鎮中山路108-8號)
購物網站:shop.mr3design.tw
Facebook:參先生工作室
LINE:@mr3design2016
創立年份:2016年
百年老屋導覽.各國精釀啤酒.威士忌.單品咖啡.無酒精飲品.餐酒會規劃
電話:04-7785232
地址:彰化縣鹿港鎮民族路131號
Facebook:勝豐吧
創立年份:2017年
定食套餐.在地有機米.食農與文化體驗
電話:04-7772557
地址:彰化縣鹿港鎮復興路318號
網站: ourshokudo.tw
Facebook:禾火食堂
Instagram:@ourshokudo
LINE:@shokudo2018
創立年份:2018年
台灣文史書籍.古寫真上色.店家選書顧問
電話:04-771181
地址:彰化縣鹿港鎮民族路131號
Facebook:今秋案內所書店
創立年份:2019年
青年創業育成.創業顧問諮詢.創業育成工坊.生活創業小聚
電話:04-7771181
地址:橫街工作室(彰化縣鹿港鎮民族路131號2樓)
網站:lukang-future.tw
創立年份:2020年
鹿港風格旅宿.鹿港文化體驗行程
電話:0965-519071
地址:彰化縣鹿港鎮復興路318號(禾火食堂樓上)
Facebook:東皋歇暝
LINE:@stay2021
創立年份:2021年
訂閱我們的電子報,有關青年創業故事、地方創生、社區營造、商圈串連等精彩訊息不定時發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