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創生】地方不是要變成都市才叫進步——在鹿港看見一種剛剛好的生活(一)
鹿港作為城市與鄉村之間的「中介城鎮」,在便利與文化、日常與歷史之間,展現出一種「剛剛好」的生活節奏。面對無法逆轉的城鄉差距,與其追求城市化,不如從生活出發,思考如何在地方找到獨特魅力與節奏,創造能吸引人長住、願意生活的在地價值。
鹿港作為城市與鄉村之間的「中介城鎮」,在便利與文化、日常與歷史之間,展現出一種「剛剛好」的生活節奏。面對無法逆轉的城鄉差距,與其追求城市化,不如從生活出發,思考如何在地方找到獨特魅力與節奏,創造能吸引人長住、願意生活的在地價值。
鹿港囝仔團隊從2012年回到地方耕耘,受惠於諸多政策資源,十多年的地方歷程,也看見政策資源的轉變,以及後來透過擔任計畫委員,看見許多地方團隊走過的歷程。也發現許多的我們,一開始的故事都很像,但在開始熱血組隊投入地方的三、五年後,也都各自有不同的發展。每每在聽各地青年團隊講述經歷時,總有幾分既視感。今天想藉由回顧與更新鹿港囝仔團隊現況的過程,一起反思在青年時期回到地方的我們,後來都變成了什麼樣的大人?
十年的期待,終於是踏上了越後妻有的土地!今年(2024)大地藝術祭已經累積了三百多件作品的展出,雖然我們一家頂多看了十多件作品,但短短的幾天待在越後妻有地區,更多的是在旅行的過程中,所創造的共同回憶。並且讓三年一度的藝術祭,成為每個參與過的人們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週期儀式。每三年就要再回到那個曾經感動自己的大地,看看在大地生活的人們、旅行中相遇的人們、也看看自己與家人們的成長。也許下次再回來,不完全是因為藝術祭,而是看看那片啟蒙我夢想的大地,是否更加豐饒富裕。
中介組織的角色,不會只有在文化內容與企業之間,而是在各個角色之間都有一個「跨域溝通」的角色作為中介,如此才能既站在本位需求,也同時思考到合作方的需要,如此來進行更長遠的夥伴關係建構。
從節慶對環境友善的概念,到近年青年返鄉、移住鹿港的創業故事,豐富了當代的鹿港生活,讓鹿港從以往「鄉愁」跟「懷舊感」的經驗中,滋長出屬於新世代的生活風格,而「洛津維新」正是在這樣的思考產生的題目。
2023年九月份隨國發會及20組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的夥伴團隊,前往九州北部進行交流見學。旅程中拜訪了熊本縣與福岡縣的諸多團隊,今天要分享的是南小國町與民間合股成立的「SMO南小國」,雖說是官民合股的事業,但其中南小國町公所持有99%的股權,以及事業代表人為現任町長-髙橋周二。
位在熊本縣阿蘇郡南小國町的黑川溫泉,這裡是典型的溫泉地,雖然相較於銀山、草津、箱根等溫泉地,知名度與觀光規模都更加迷你,但黑川溫泉從同業的凝聚、與自然共生的永續思考,還有對下一代的責任,絕對值得我們深入研究與學習。
上看是有著許多運河構築而成綿密的水網。現在的市中心一帶就是古代柳川城,在15世紀到16世紀的戰國時代,由城主蒲池一族建造城下町,後來進入安土桃山時代由田中一族統治,進入江戶時代後由一代戰神立花宗茂治理,立花家在柳川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地方改變的契機總是始於「危機感」。九州跟台灣一樣,一年需要面對數場颱風的洗禮,所以北島先生也很幽默的表示,九州也被稱作是「颱風銀座」。1991年的幾場颱風,造成了許多街區老屋的損毀,這也成為八女歷史街區保存運動的開端。北島先生因為過去有在公部門服務及參與NPO組織的經驗,也熟悉各組織之間的特質,在地方上經常扮演著各組織間「協調者」的角色。
頭城的金魚厝邊,由我的好朋友彭仁鴻為首,這裡經常集結開頭講的三種人,從2015年至今,捲動多少資源就不細數,至少成為許多外地人、年輕人、瘋狂的人,進入地方生活的入口,從幾年下來的「頭城老街藝術季」所談論的內容及參與的群眾,就可以窺見頭城近年的變化與族群的多元。
作為開蘭第一城的頭城,並不是真的有建「城」,但就跟同為港口城市的鹿港一樣,透過福德祠(土地公廟)的設置來界定彼時的城之範圍。鹿港有東西南北中五方土地公作為界定,而頭城則從北門及南門福德祠得知,開蘭第一城的南北界線。
媽祖信仰隨著福建沿海居民前往海外討生活、移居,被帶往華南一代的國度,也隨之擴散。四面環海的島國,隨著從西部登陸後,再進行島內遷移,媽祖信仰與文化也延展到島東的生活區域。頭城慶元宮,正好位於頭城老街的中間段落,跟盧宅一樣式坐西面東的方位,是面對大海的方向,保佑著出海的漁民能夠平安。
文學造巷、藝術造巷,是早期社區營造集結地方特色的景觀手法之一。透過走一條巷子的時光,可以看見文學家們如何用文字去形塑地方的風土、人文、故事,對比今日就像IG網紅使用Hashtag一樣,讓大家可以把主題標籤集結,達到資訊的快速聚散。頭城文學巷可以看到作家李榮春以頭城生活、風景為題的創作,再從這些創作中對比今昔頭城,可以更有層次。
相較於北門福德祠的沈靜,南門福德祠的建築外觀顯得更加奔放、豐富,而這樣的特質也呈現在作為人們對於頭城老街的第一印象,南門福德祠旁的源合成商行的街屋。紅磚搭起的拱廊及辰野式風格的紅白相間磚造立面,成為大家對頭城老街的既定印象,這點可以從頭城車站的立面復刻看得出端倪。
潮汐,與海上的龜山島。鹿港的辜顯榮宅邸(落成於1919年,現為鹿港民俗文物館)前方,也曾經有好幾處大水池,傳聞是當初為了建設鹿港大街的房子,挖除土方後所遺留下的水池。同樣是相對的坐西面東,水池已成為停車場及花園,兩座老城鎮從港市的發展與地方仕紳的宅邸,看盡百年來地方的變與不變。
東京是許多人進行日本旅遊的入口城市,市中心的知名景點,淺草寺、築地市場、池袋、新宿、涉谷、東京車站等,也隨著日劇、流行文化與近年YT自媒體的放送,成為許多台灣人熟悉的場景。今天想介紹一個適合在東京旅行時,安排一日至三日遊的近郊之旅-秩父Chichibu。
接續2021年出版的地方設計,作者蔡奕屏又一日本地方設計團隊訪談著作-「地方編輯」在今年六月問世。趁著返台之際特別扛著一卡皮箱的日本地方刊物,全台跑透透展開巡迴的書友見面會。第三場來到彰化員林的丰富食堂,同時也聚集了來自彰化、雲林各地的書友來此小聚。有別於疫情期間出版的地方設計,只能做線上講座、分享會來推書,這次終於可以回到實體的聚會與分享訪談的經驗。
當初今秋藝術節的許多理想生活型態落實於鹿港日常,這是一件讓人再興奮不過的事情,不過同時也考驗著團隊的「經營管理」能力,當然加上夥伴們也都開始走上人生的不同階段,有合作的事業需要再上層樓,有重要的人需要照顧,聽起來一點也不輕鬆,不過這就是讓「理想成為現實」必經的考驗,而我們很幸運的可以走到這一步。
一個語言的發展,代表著一個看待世界眼光、觀點的延續。建構台語友善的環境,讓世代在鹿港以台語為母語的族群,能夠在過去不利台語發展的環境,透過建構地方的台語社群,以及有創造力的社區活動逐步的修補,並且營造出一個讓孩子以台語為基礎發展的環境。多元的文化及語言環境,不應該建構在稀釋本土語言的發展,以鹿港為例,應該是建構在以台語為基礎,與社區的其他族群共同發展,才是真正的多元文化環境。
來自東京的獨立歌手高水春菜(後稱春菜),雖不是第一個登上今秋舞台的外國表演者,但卻是第一個今秋邀請的國際演出團隊,而2019年的閉幕音樂會也是春菜在台灣的第一場演出。同行除了擔綱演出的春菜,還有身兼翻譯與經紀人的宇野麻里繪(後稱麻里繪)。2021年我們透過線上訪談的方式,與兩位日本友人跨海連線,同場邀請落語家戴開成協助翻譯交流。
說起餐飲業,大概是跟人們的生活最貼近的產業之一,也是許多人選擇創業項目的前幾名。而且不只是創業,許多人在學生時代多多少少都有在餐飲業打工的經驗。不管是便當店、小吃店、或者小有規模的餐廳,一年到頭都有基層服務人員的需求,而且即便不是餐飲相關科系畢業的人,也都有機會投入餐飲的領域。
學習藝術可以帶我們到多遠的地方?學習藝術可以有多大的能量去改變世界?一直到回家鄉從事地方工作才認知到,藝術必須落實到日常生活中,才能引領我們用另外的眼光、另類的視野去看見並連結到不同的世界。
社會新鮮人經過兩到三年的計畫洗禮,當然還有更進階的計畫可以挑戰,甚至現在許多計畫都是鼓勵青年創業,自己成為地方創生團隊,持續累積經驗與作品。然而經營團隊與執行專案計畫的挑戰程度不同,再者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當老闆,經過計畫洗禮而成長的青年,也可以轉而加入地方創生團隊,在前輩團隊的基礎上學習更進一步的經營管理與組織運作,而且這個時候在面試時,也可以擺脫社會新鮮人缺乏經驗與作品的劣勢,反而可以提出自己對地方創生領域的觀察與看法,而且有務實的實作與組織合作經驗,將會是自己能力很重要的佐證資料。
地方因為有青年的活動,讓原本靜置的狀態,開始有鬆動的可能。在回到地方的不同階段,對於地方工作及參與會有不同的理解,但除了從專業的技術力層面,來回應或解決長久根深地方的問題外,我也觀察到「創造力」更是這些行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能力。
投入地方工作、跟地方相處,就像談戀愛一樣,你有滿滿的愛就會想要一直給,但往往忽略了在一段關係裡面「傾聽」是很重要的。我們一直給地方就要接受嗎?就算地方接受了(配合演出)這就是我們期待的地方互動嗎?有這次經驗地方下次還想要嗎?如果忽略了地方的感受,忘記「傾聽」的重要,是無法真實感受地方,與地方建立真誠的關係。
這幾年因為地方創生政策的推行,中央各部會也紛紛推出各自屬性的中介資源。當然除了前面提及的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在地青年創育坊」,還有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的「在地學習性青聚點」,政策主管機關國發會的「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當然以上三個部會的中介資源也都陸續爭取到鹿港未來中心投入實踐。看似都有「地方」、「青年」元素的相似資源,其實能夠讓青年地方支持系統有更多層次的發揮。
2020年經過兩年的醞釀與準備成立了「鹿港未來中心」,依循著前面兩年的討論內容,設定了滿足經濟價值的「創業支持系統」,及提倡社會價值的「生活環境營造」兩個面向。設定了方向、架構了運作框架,還需要有實質的資源注入,才能算是可以實際運作的系統給予青年真正的支持。
這次策展團隊的工作模式,有別於以往的網絡(Network)型態,比較像是苔蘚那樣的Meshwork,水分多、濕度高、環境適切時就集結比較多的工作能量,反之環境趨於惡劣時也可能是毫無能量的狀態。這樣的工作型態,也呼應了極端氣候下的流域狀態,同時也是作為倡議型藝術季,把人的參與比喻為「水的共同體」,水分子之間的交互滲透、共同討論,透過藝術帶有「感性的強度」站在自然的角度去討論自然。
真正深入挖掘,會發現地方其實有很多的位置跟議題是青年可以發揮的。透過政府關於青年參與地方的三支箭,讓青年學習掌握資源、建立地方脈絡、組織團隊,夠過對議題的長期執行,建構自己地方參與的價值觀、世界觀。青年回到地方不會因此限縮,如果能善用政府的補助資源,反而能因此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很多地方/青年團隊的啟動,起源於對地方的「熱忱」、對議題的「熱血」,然而熱忱、熱血雖然可以讓團隊可以有不錯的起點,一開始看起來有個樣子,但持續要對接哪個市場?要真的用什麼樣的專業服務地方,就不見得能持續下去了,可是又每年必須透過各種補助案來取得資源運作下去。如果你的團隊正處於這樣的成長焦慮,不仿透過即將開跑的計畫案,看看你所投入的領域有沒有厲害的前輩,或者找尋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中厲害的人,前來分享,或者邀請他們加入你的計畫。透過跟厲害的人合作,知道真正厲害的人如何思考、執行專業,從合作過程中讓自己開展視野、讓自己的能力成長。
視覺設計印刷.空拍影像製作.地方創生交流.藝文策展規劃
電話:04-7771181
地址:橫街工作室(彰化縣鹿港鎮民族路131號2樓)
網站:tkfl.tw
Facebook:鹿港囝仔
LINE:@lukang2012
創立年份:2012年
鹿港友善環境店家商圈.鹿港文化小旅行.地方永續發展提案
電話:04-7771181
地址:橫街工作室(彰化縣鹿港鎮民族路131號2樓)
網站:ourlukang.org
Facebook:保鹿運動
創立年份:2015年
布料再生設計商品.客製化生活配件.CSR 計畫合作
電話:04-7770809#152
地址:和興青創基地 (彰化縣鹿港鎮中山路108-8號)
購物網站:shop.mr3design.tw
Facebook:參先生工作室
LINE:@mr3design2016
創立年份:2016年
百年老屋導覽.各國精釀啤酒.威士忌.單品咖啡.無酒精飲品.餐酒會規劃
電話:04-7785232
地址:彰化縣鹿港鎮民族路131號
Facebook:勝豐吧
創立年份:2017年
定食套餐.在地有機米.食農與文化體驗
電話:04-7772557
地址:彰化縣鹿港鎮復興路318號
網站: ourshokudo.tw
Facebook:禾火食堂
Instagram:@ourshokudo
LINE:@shokudo2018
創立年份:2018年
台灣文史書籍.古寫真上色.店家選書顧問
電話:04-771181
地址:彰化縣鹿港鎮民族路131號
Facebook:今秋案內所書店
創立年份:2019年
青年創業育成.創業顧問諮詢.創業育成工坊.生活創業小聚
電話:04-7771181
地址:橫街工作室(彰化縣鹿港鎮民族路131號2樓)
網站:lukang-future.tw
創立年份:2020年
鹿港風格旅宿.鹿港文化體驗行程
電話:0965-519071
地址:彰化縣鹿港鎮復興路318號(禾火食堂樓上)
Facebook:東皋歇暝
LINE:@stay2021
創立年份: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