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業 Chaz

張敬業 Chaz

2009年前往義大利參加藝術節演出,因而讓返鄉服藝的想法開始萌芽。2012年返鄉成立「鹿港囝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開始透過社區參與的方式重新認識家鄉,同時也經營地方社群。2015年與志同道合的夥伴成立「社團法人彰化縣保鹿運動協會」,透過組織分工達到保存地方文化,同時兼顧環境保護的社會使命。同年舉辦「今秋藝術節」,透過節慶表演的方式,讓地方重新對古都鹿港有新的想像,也翻轉了老城的印象。2018年組織「橫街工作室」,把藝術節萌發的想法透過青年創業的方式,能真正把人留在地方。陸續與夥伴們協助「參先生手作工作室」、「勝豐吧」、「禾火食堂」成立,形成鹿港地方青年的創生事業體。

作者:張敬業 Chaz 所有文章

2024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朝聖旅|日本親子旅遊

十年的期待,終於是踏上了越後妻有的土地!今年(2024)大地藝術祭已經累積了三百多件作品的展出,雖然我們一家頂多看了十多件作品,但短短的幾天待在越後妻有地區,更多的是在旅行的過程中,所創造的共同回憶。並且讓三年一度的藝術祭,成為每個參與過的人們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週期儀式。每三年就要再回到那個曾經感動自己的大地,看看在大地生活的人們、旅行中相遇的人們、也看看自己與家人們的成長。也許下次再回來,不完全是因為藝術祭,而是看看那片啟蒙我夢想的大地,是否更加豐饒富裕。

閱讀更多 »

中介組織在「文化ESG」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中介組織的角色,不會只有在文化內容與企業之間,而是在各個角色之間都有一個「跨域溝通」的角色作為中介,如此才能既站在本位需求,也同時思考到合作方的需要,如此來進行更長遠的夥伴關係建構。

閱讀更多 »

SMO南小國,地方與外部的物產、資訊、人才中介! 日本九州地方創生參訪|2023 台灣國發會

2023年九月份隨國發會及20組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的夥伴團隊,前往九州北部進行交流見學。旅程中拜訪了熊本縣與福岡縣的諸多團隊,今天要分享的是南小國町與民間合股成立的「SMO南小國」,雖說是官民合股的事業,但其中南小國町公所持有99%的股權,以及事業代表人為現任町長-髙橋周二。

閱讀更多 »

九州八女歷史街區的保存與實踐|日本九州地方創生參訪|2023 台灣國發會

地方改變的契機總是始於「危機感」。九州跟台灣一樣,一年需要面對數場颱風的洗禮,所以北島先生也很幽默的表示,九州也被稱作是「颱風銀座」。1991年的幾場颱風,造成了許多街區老屋的損毀,這也成為八女歷史街區保存運動的開端。北島先生因為過去有在公部門服務及參與NPO組織的經驗,也熟悉各組織之間的特質,在地方上經常扮演著各組織間「協調者」的角色。

閱讀更多 »

2023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頭城移住日誌|金魚厝邊

頭城的金魚厝邊,由我的好朋友彭仁鴻為首,這裡經常集結開頭講的三種人,從2015年至今,捲動多少資源就不細數,至少成為許多外地人、年輕人、瘋狂的人,進入地方生活的入口,從幾年下來的「頭城老街藝術季」所談論的內容及參與的群眾,就可以窺見頭城近年的變化與族群的多元。

閱讀更多 »

2023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頭城移住日誌|頭城慶元宮

媽祖信仰隨著福建沿海居民前往海外討生活、移居,被帶往華南一代的國度,也隨之擴散。四面環海的島國,隨著從西部登陸後,再進行島內遷移,媽祖信仰與文化也延展到島東的生活區域。頭城慶元宮,正好位於頭城老街的中間段落,跟盧宅一樣式坐西面東的方位,是面對大海的方向,保佑著出海的漁民能夠平安。

閱讀更多 »

2023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頭城移住日誌|頭城文學巷

文學造巷、藝術造巷,是早期社區營造集結地方特色的景觀手法之一。透過走一條巷子的時光,可以看見文學家們如何用文字去形塑地方的風土、人文、故事,對比今日就像IG網紅使用Hashtag一樣,讓大家可以把主題標籤集結,達到資訊的快速聚散。頭城文學巷可以看到作家李榮春以頭城生活、風景為題的創作,再從這些創作中對比今昔頭城,可以更有層次。

閱讀更多 »

2023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頭城移住日誌|南門福德祠

相較於北門福德祠的沈靜,南門福德祠的建築外觀顯得更加奔放、豐富,而這樣的特質也呈現在作為人們對於頭城老街的第一印象,南門福德祠旁的源合成商行的街屋。紅磚搭起的拱廊及辰野式風格的紅白相間磚造立面,成為大家對頭城老街的既定印象,這點可以從頭城車站的立面復刻看得出端倪。

閱讀更多 »

2023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頭城移住日誌|盧宅前的史雲湖

潮汐,與海上的龜山島。鹿港的辜顯榮宅邸(落成於1919年,現為鹿港民俗文物館)前方,也曾經有好幾處大水池,傳聞是當初為了建設鹿港大街的房子,挖除土方後所遺留下的水池。同樣是相對的坐西面東,水池已成為停車場及花園,兩座老城鎮從港市的發展與地方仕紳的宅邸,看盡百年來地方的變與不變。

閱讀更多 »

來一趟東京近郊的秩父之旅!|日本地方紀行

東京是許多人進行日本旅遊的入口城市,市中心的知名景點,淺草寺、築地市場、池袋、新宿、涉谷、東京車站等,也隨著日劇、流行文化與近年YT自媒體的放送,成為許多台灣人熟悉的場景。今天想介紹一個適合在東京旅行時,安排一日至三日遊的近郊之旅-秩父Chichibu。

閱讀更多 »

地方編輯-彰化書友見面會|進修筆記

接續2021年出版的地方設計,作者蔡奕屏又一日本地方設計團隊訪談著作-「地方編輯」在今年六月問世。趁著返台之際特別扛著一卡皮箱的日本地方刊物,全台跑透透展開巡迴的書友見面會。第三場來到彰化員林的丰富食堂,同時也聚集了來自彰化、雲林各地的書友來此小聚。有別於疫情期間出版的地方設計,只能做線上講座、分享會來推書,這次終於可以回到實體的聚會與分享訪談的經驗。

閱讀更多 »

從理想生活的展演回歸日常|用藝術交陪的地方創生|鹿港囝仔

當初今秋藝術節的許多理想生活型態落實於鹿港日常,這是一件讓人再興奮不過的事情,不過同時也考驗著團隊的「經營管理」能力,當然加上夥伴們也都開始走上人生的不同階段,有合作的事業需要再上層樓,有重要的人需要照顧,聽起來一點也不輕鬆,不過這就是讓「理想成為現實」必經的考驗,而我們很幸運的可以走到這一步。

閱讀更多 »

為孩子營造友善母語發展的環境|台語教育、曹興誠、台灣國家語言、鹿港囝仔

一個語言的發展,代表著一個看待世界眼光、觀點的延續。建構台語友善的環境,讓世代在鹿港以台語為母語的族群,能夠在過去不利台語發展的環境,透過建構地方的台語社群,以及有創造力的社區活動逐步的修補,並且營造出一個讓孩子以台語為基礎發展的環境。多元的文化及語言環境,不應該建構在稀釋本土語言的發展,以鹿港為例,應該是建構在以台語為基礎,與社區的其他族群共同發展,才是真正的多元文化環境。

閱讀更多 »

洛津與東京相遇的緣分|用藝術交陪的地方創生

來自東京的獨立歌手高水春菜(後稱春菜),雖不是第一個登上今秋舞台的外國表演者,但卻是第一個今秋邀請的國際演出團隊,而2019年的閉幕音樂會也是春菜在台灣的第一場演出。同行除了擔綱演出的春菜,還有身兼翻譯與經紀人的宇野麻里繪(後稱麻里繪)。2021年我們透過線上訪談的方式,與兩位日本友人跨海連線,同場邀請落語家戴開成協助翻譯交流。

閱讀更多 »

那些餐飲業教我的事 ft. 2023-04 月鹿港餐飲聯合徵才

說起餐飲業,大概是跟人們的生活最貼近的產業之一,也是許多人選擇創業項目的前幾名。而且不只是創業,許多人在學生時代多多少少都有在餐飲業打工的經驗。不管是便當店、小吃店、或者小有規模的餐廳,一年到頭都有基層服務人員的需求,而且即便不是餐飲相關科系畢業的人,也都有機會投入餐飲的領域。

閱讀更多 »

社會新鮮人投入地方創生領域的入場券

社會新鮮人經過兩到三年的計畫洗禮,當然還有更進階的計畫可以挑戰,甚至現在許多計畫都是鼓勵青年創業,自己成為地方創生團隊,持續累積經驗與作品。然而經營團隊與執行專案計畫的挑戰程度不同,再者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當老闆,經過計畫洗禮而成長的青年,也可以轉而加入地方創生團隊,在前輩團隊的基礎上學習更進一步的經營管理與組織運作,而且這個時候在面試時,也可以擺脫社會新鮮人缺乏經驗與作品的劣勢,反而可以提出自己對地方創生領域的觀察與看法,而且有務實的實作與組織合作經驗,將會是自己能力很重要的佐證資料。

閱讀更多 »

創造性人才回到地方,如何開始第一步?

地方因為有青年的活動,讓原本靜置的狀態,開始有鬆動的可能。在回到地方的不同階段,對於地方工作及參與會有不同的理解,但除了從專業的技術力層面,來回應或解決長久根深地方的問題外,我也觀察到「創造力」更是這些行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能力。

閱讀更多 »

【進修筆記】青年參與地方,從小旅行、地方誌的時代,進化到NFT、Podcast了嗎?

投入地方工作、跟地方相處,就像談戀愛一樣,你有滿滿的愛就會想要一直給,但往往忽略了在一段關係裡面「傾聽」是很重要的。我們一直給地方就要接受嗎?就算地方接受了(配合演出)這就是我們期待的地方互動嗎?有這次經驗地方下次還想要嗎?如果忽略了地方的感受,忘記「傾聽」的重要,是無法真實感受地方,與地方建立真誠的關係。

閱讀更多 »

【地方創生】建構返鄉青年陪伴與支持的網絡,鹿港未來中心的思考(下)

這幾年因為地方創生政策的推行,中央各部會也紛紛推出各自屬性的中介資源。當然除了前面提及的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在地青年創育坊」,還有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的「在地學習性青聚點」,政策主管機關國發會的「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當然以上三個部會的中介資源也都陸續爭取到鹿港未來中心投入實踐。看似都有「地方」、「青年」元素的相似資源,其實能夠讓青年地方支持系統有更多層次的發揮。

閱讀更多 »

【地方創生】建構返鄉青年陪伴與支持的網絡,鹿港未來中心的思考(上)

2020年經過兩年的醞釀與準備成立了「鹿港未來中心」,依循著前面兩年的討論內容,設定了滿足經濟價值的「創業支持系統」,及提倡社會價值的「生活環境營造」兩個面向。設定了方向、架構了運作框架,還需要有實質的資源注入,才能算是可以實際運作的系統給予青年真正的支持。

閱讀更多 »

【進修筆記】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台北發表會側記

這次策展團隊的工作模式,有別於以往的網絡(Network)型態,比較像是苔蘚那樣的Meshwork,水分多、濕度高、環境適切時就集結比較多的工作能量,反之環境趨於惡劣時也可能是毫無能量的狀態。這樣的工作型態,也呼應了極端氣候下的流域狀態,同時也是作為倡議型藝術季,把人的參與比喻為「水的共同體」,水分子之間的交互滲透、共同討論,透過藝術帶有「感性的強度」站在自然的角度去討論自然。

閱讀更多 »

【青年諮詢】青年返鄉必須認識的資源三支箭|鹿港未來中心諮詢

真正深入挖掘,會發現地方其實有很多的位置跟議題是青年可以發揮的。透過政府關於青年參與地方的三支箭,讓青年學習掌握資源、建立地方脈絡、組織團隊,夠過對議題的長期執行,建構自己地方參與的價值觀、世界觀。青年回到地方不會因此限縮,如果能善用政府的補助資源,反而能因此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閱讀更多 »

【青年諮詢】地方/青年團隊可以這樣思考補助|鹿港未來中心諮詢預告

很多地方/青年團隊的啟動,起源於對地方的「熱忱」、對議題的「熱血」,然而熱忱、熱血雖然可以讓團隊可以有不錯的起點,一開始看起來有個樣子,但持續要對接哪個市場?要真的用什麼樣的專業服務地方,就不見得能持續下去了,可是又每年必須透過各種補助案來取得資源運作下去。如果你的團隊正處於這樣的成長焦慮,不仿透過即將開跑的計畫案,看看你所投入的領域有沒有厲害的前輩,或者找尋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中厲害的人,前來分享,或者邀請他們加入你的計畫。透過跟厲害的人合作,知道真正厲害的人如何思考、執行專業,從合作過程中讓自己開展視野、讓自己的能力成長。

閱讀更多 »

【進修筆記】著顏有術相片上色工作坊隨手筆記|台灣國家攝影中心&國美館

在執行古寫真上色的工作,最重要的是對於影像所在時代、時間、季節、場景、氛圍、物件細節等元素的「考證」。佐榮老師也提到目前以台灣在進行古寫真上色的考證方法有「日本時代的彩色繪葉書」、「戰後米國大兵的照片」、「文獻資料」、「實體文物」、「耆老的回憶」等五種,而對照片上色的目的在於還原視覺,讓文史的細節看得更清楚。而這些考證與講究是「對歷史負責」的態度。上色並非要挑戰原作的美麗,而是希望更接近記憶,進而還原歷史的真相,匡正史料上的不足。

閱讀更多 »

【創業漫談】創業跟大家做一樣的事情沒什麼不好!

回到社區營造/地方創生不也是如此嗎?大部分的工作者手法都很類似,從田野調查、資源盤點了解地方上的議題與內容,今年大多是藉由小旅行、餐桌計畫、市集擺攤、音樂祭、實境遊戲等活動引起討論,再透過商品化的過程,讓大家可以用直接購買的方式支持社區、回饋地方。雖然地方創生或社區能夠談的,絕對是更深入的層面,目標設定也不同。但可以從創業時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創業家精神,再把這樣的精神延續到處理地方事務,看待地方創生或社區營造時,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及資源條件下,真正面對並解決地方的問題。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