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龍山寺

在談地方創生及社區營造之前,先來聊聊「山頭文化」與「海洋思維」。

鹿港龍山寺

文|張敬業

青年返鄉後的挑戰

前面幾週跟大家聊過《在談地方創生之前,我們聊聊「青年返鄉」吧!》以我自己與鹿港囝仔夥伴們的經驗作分享,共分為三篇(還沒看過的可以點連結:上篇中篇下篇

然而青年在返鄉之後所要面臨的挑戰,不論自己是否已經取得可以行動的資源(資金與空間),最重要其實是「要如何與地方的人展開互動?」

幾年前還在鹿港藝術村駐村時,有一次講座後的分享時間,一位台南的朋友分享到「最好的開始不是從零開始,而是站在地方已有的基礎繼續累積。」

當時候這句話對於身在鹿港的我們,有著很大的鼓舞。從1978年開始的「全國民俗才藝活動」後展開的地方民俗與文史資料的蒐集與出版;80年代由知名古建築學者漢寶德先生所主持的《鹿港古風貌調查》到後來的鹿港老街的整治等;90年代由林會承老師出版的《清末鹿港街鎮結構》等文獻,以及各個文史工作室所出版的老照片集等等。上述的經驗可以得知,鹿港在3、40年前就已經有很專業的文史調查與地方史資料建構,當然現在中生代擁有大量文史出版品的陳世賢老師,更是在這樣基礎之下,帶動一波文史工作者投入地方文史資料的挖掘、建構與出版。90年代末期更有因為《搶救日茂行》的文資保存運動而組織的「鹿港發展苦力群」,透過影像開始紀錄事件,述說地方故事。而近年由保鹿運動協會推動的社區紀錄片培訓課程,更是一種另類的地方史料建構。不管是透過學術研究、鄉土運動、社區營造,或是熱血的文史保存與調查,都可以看見一個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地方,可以運用的資源以及地方動能是相當豐沛的。

山頭文化

問題來了,既然地方有這麼多有才華的人們與資源,大家應該要聯合起來「把餅做大,再造二鹿風華呀!」,這是回鹿港之後經常聽到的一些建議與想像。先不管所謂「二鹿風華」的想像是什麼,因為那對於現在的鹿港來講很空虛,或許之後有機會再談吧。但大家一起聯手讓地方振興,這件事情是大家都期待,但也是最難實踐的。

講山頭文化之前,先來個起手式,以免大家對號入座。以下的講述是小弟造訪台灣其他社區,以及觀察鹿港的現象而寫。

各據山頭,已經是各地愛鄉運動、社區營造的普遍現象,但為什麼會演變成如此呢?

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地方好,為何無法好好合作?

但好好合作的基礎是,大家要先形成共識,對於共同的地方的認同是接近的。

以小弟個人的經驗來談,在成長學習的過程中中,與同儕間大多屬於「競爭關係」,標準化的排名讓學生養成,只要管好自己的成績就好。這樣缺乏「團隊合作」的養成過程,出社會後其實很容易走向,只要自己好就好的山頭文化。

在山頭上面只要關注自己能掌握的資源就好,而且「山頭」上的資源是有限的,分享出去的每一筆資源,都只會讓自己手上的資源越來越少。所以用山頭文化的觀念在從事社區營造或地方事務時,就容易落入畫地盤、分資源的窘境,久而久之也就限制的對於地方的想像。

不過山頭文化並不是不合時宜的一種觀念,只要建立良善組織管理,以及適當的資源交流機制,其實還是可以保有地方主體,又能夠與時俱進的。

海洋思維

鹿港龍山寺
每年今秋藝術節開幕音樂會之前的重要儀式

有別於山頭文化,青年要投入地方工作,除了對於地方保守的山頭文化需要有認知之外,在從事地方事務的同時更需要擁有的是「海洋思維」。

所謂的「海洋思維」就好比在大海上航行,最直接面對「生存」的問題,為了讓船可以朝目的地前進,取得資源與他人合作變成是最基本的生存條件。

簡單來說,一人駕駛的小船搭載的燃料與物資有限,因此只能做短程的航行。然而隨著目標越漸遠大,就需要更大的船來搭載更多物資與燃料才能航行得更遠,且大船也不是一個人能夠驅動的,因此需要有「共同目標」的夥伴一起才能前進。若是我們的目標大到,已經不是一艘船可以完成的,那與他人結盟組成艦隊,且不同性質的船在共同的航道上彼此分工,不只是能達成彼此生存的目的,在航程中也許還能獲得許多意外的秘寶!

如果覺得我講的「海洋思維」還是太過抽象,那請參考電影《神鬼奇航》以及動畫《海賊王》會更清楚。

返鄉青年的中介平台

2019是返鄉的第七年,鹿港囝仔在歷經12、13年的遊牧時期;14~16年的藝術村駐村時期;以及17年之後的橫街工作室,不只在自己的家鄉創辦事業,也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夥伴,同時開始為彼此開創更多事業。

在18年出版的《今秋誌-地方的創造與再生》中提到「鄉愁號召人們回來,產業把人留下」,這是在返鄉邁入第七年之後的深刻體悟,而這個階段的成果是許多的鹿港囝仔們一起經驗的。在這次的今秋誌中也提到,接下來幾年的重點會放在「培力」上面,不論是透過藝術節的志工培訓,或是非常態性的工作坊,都希望能夠把我們返鄉這幾年的經歷分享給大家,同時也要繼續累積經驗。後來的人們未必要依循我們走過的道路,但我們可以給予一些投入地方的指引,成為返鄉青年的中介平台。

最後要分享在2018年今秋藝術節中的今秋論壇上,許文烽導演在交流時間給予的精彩回饋,希望每一個回到家鄉的人們,除了可以堅持自己的初心之外,也能夠把自己的經驗分享出去,也許可以因此遇到值得信賴的夥伴!

你可能喜歡

不談地方創生,聊聊神山町認識的朋友們!

文|張敬業 關注日本地方創生的朋友們,一定對「神山町」經典案例不陌生,位在四國德島山區的小山村,從早年的藝術家駐村,為地方帶來許多新的刺激,到後來說服地方政府建置快速的光纖網路拉,並以好山好水及產業基礎建設(高速網路),吸引IT產業進駐,整理村子裡的空屋提供給村裡的移住人口創業及住宅之用,更多探討神山町地方創生的報導可以參考上下游、社企流的兩篇文章,今天要分享的是繼上次2016年「勝浦町坂本小學校」之後拜訪的神山町。 意外發現的地方創生桃花源 民宿主人-Ikuko 當初並不是因為「地方創生」議題而前往,反而是因為旅行最基本的住宿需求而找到神山町。但也因為如此,所以能以旅人或觀光客的角度去體會神山町的魅力。我們入住的是當地著名的法式餐廳「Café on y va」後面的Airbnb。雖然我們只入住一晚,但因為民宿主人Ikuko熱情的介紹,不只是當地美好的山水,更多是後來的藝術家與移住者們所創造的神山町。Ikuko本身也是神山町的移住者,離開了Apple公司之後,輾轉來到這裡生活,承租了商店街上的老舊酒家前面經營法式餐廳Café on y va,後面的住宅空間則經營Airbnb 。工作之餘也會在神山町的郊外從事戶外冒險的活動,幾年前還德島縣府要推廣戶外活動時,還邀請Ikuko拍攝系列影片。 https://youtu.be/DdBftwlC56s 也因為Ikuko的介紹,讓我們知道除了主要的商店街與地方創生的案例,古民家改造的IT工作室、伺服器空間、Makerspace之外,周邊還有神山町居民可以自由使用的寄井座,著名的雨乞の滝(瀑布)與駐村藝術家創作的山中小屋等。前半段的旅程有隨行的夥伴,後來大伙兒回台灣後,我又留在日本進行十日的考察,但也因為神山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也調整本來預計前往的2016瀨戶內藝術祭行程,另外在抓了三、四天再訪神山町。 駐村藝術家的作品-山中小屋 雨乞の滝 再訪神山 WEEK KAMIYAMA 再訪神山町的路程,就不像第一趟是有同行夥伴租車前往,是後來從京都、大阪一帶前往,所以更能感受偏鄉的長途跋涉,新幹線轉一般火車抵達德島驛後,再轉公車需1小時時間左右才抵達神山町。二訪這天Ikuko幫我訂了神山當地代表性的「WEEK KAMIYAMA」,在差不多晚上七點左右抵達神山町,進入民宿的餐廳後,已有當天入住的房客在餐桌上互相寒暄。用餐之前待每位房客坐定後,WEEK KAMIYAMA的主人會邀請同桌用餐的朋友們會彼此自我介紹,然後才開始上前菜、主餐、甜點等餐點陸續上菜,而我也在這餐桌上認識了剛移住到神山的攝影師Masataka桑與他的家人們。餐廳的另一邊,廚師們掌握好出餐的節奏,我們就在邊聊天邊用餐的過程中,度過了晚餐時光,這樣晚餐方式的設計,不疾不徐,也讓人瞬間放下了倉促的旅行步調,同時也與同桌吃飯的朋友們暢談交心。 忙碌的餐廳與一同用餐的朋友們 當晚餐點(餓了) 當晚的手寫菜單 Masataka桑一家 而隔天因為只有我一個人住宿,所以晚餐部分也將我轉介到Ikuko工作的Café on y va用餐。在那邊我又與前一晚認識的Masataka桑一家人碰面,讓我有機會聊更多他與家人移住的故事。Masataka桑一家原本住在東京,但因為想要給小孩一個比較好的成長環境(清新的空氣、有大自然的環境),所以幾年前移住到了神山町,而也因為是攝影師的工作比較彈性,有工作時在前往拍攝地點即可,平常時候就與家人在神山町生活。 山林Disco 在Café on y va工作的良平 晚餐後Masataka桑一家回去後,我留在餐廳裡小酌,跟廚房小哥-良平閒聊發現他也是幾年前來到這裡的移住者。311海嘯之後,原本在東京生活的良平,深感人生無常,於是開始尋找生活方式的可能性,也因為如此他來到了神山町開始了新的人生。當天良平下班之後,帶我去一個很酷的地方,在遠離村莊的小屋裡,有著鄉村聚落少見的霓虹燈光與電子音樂,這裡是許多移住的年輕人晚上會聚集的Disco Pub。雖然是偏遠的山村,但也因為移住的年輕人多了,開始有了夜生活的需求,在不影響當地居民生活的山林裡,移住年輕人再這裡有了夜生活的選項,這何嘗不是移住生活的另類提案呢! 神山町的返鄉青年 那天在Café on y va 小酌的時候,結識了另外一位年輕人Tokki桑。Tokki桑與其他移住的年輕人不同,他從小在神山町長大,後來到神戶唸完大學後,回到了家鄉神山町,現在是町役場裡的公務員。Tokki桑告訴我,隔天在明王寺有神山町的櫻花祭,他會在那邊協助活動進行。隔天在明王寺,看到許多在地居民擺攤銷售農特產及二手物,還有當地社團的表演,在觀眾人群中不乏一些新鮮的面孔,有藝術駐村或makerspace交流的西方人,以及移住的Masataka桑一家人。走到了町公所的攤位,Tokki桑向我介紹了他們的同事、長官,他們知道了我是外國觀光客後,也展現了他們的熱情,先是在抓起了旁邊田裡的青蔥,隨意的火烤,然後三杯黃湯下肚後又開始跳起了德島阿波舞。禮尚往來,我也拿起了隨身的洞簫,即興演奏了台灣歌謠與大家同歡,離去前還免費獲贈社區現做的麻糬一盒。 地方居民擺攤 神山蚤之市 神山蚤之市 籌辦跳蚤市場的移住者 離開神山町的那天早晨,在WEEK …
Read More

【售票中】夢想就在鹿港囝仔,8×8系列交換講座

夢想就在8☓8系列交換講座,參與計劃的夥伴有舊事生活 Old & Crazy、日日田職物所、在一起One&Together、台灣田野學校、藺子、旅人書店、御鼎興純手工柴燒黑豆醬油、鹿港囝仔,橫跨手作餐飲、服務設計、空間經營、環境教育等領域,為各自在地方面臨的挑戰,找到創新的解決方案。透過「故事交換」與各地追夢的創業者交流彼此經驗,吸取精華向前進。
Read More

【創業漫談】創業跟大家做一樣的事情沒什麼不好!

回到社區營造/地方創生不也是如此嗎?大部分的工作者手法都很類似,從田野調查、資源盤點了解地方上的議題與內容,今年大多是藉由小旅行、餐桌計畫、市集擺攤、音樂祭、實境遊戲等活動引起討論,再透過商品化的過程,讓大家可以用直接購買的方式支持社區、回饋地方。雖然地方創生或社區能夠談的,絕對是更深入的層面,目標設定也不同。但可以從創業時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創業家精神,再把這樣的精神延續到處理地方事務,看待地方創生或社區營造時,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及資源條件下,真正面對並解決地方的問題。
Read More

SMO南小國,地方與外部的物產、資訊、人才中介! 日本九州地方創生參訪|2023 台灣國發會

2023年九月份隨國發會及20組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的夥伴團隊,前往九州北部進行交流見學。旅程中拜訪了熊本縣與福岡縣的諸多團隊,今天要分享的是南小國町與民間合股成立的「SMO南小國」,雖說是官民合股的事業,但其中南小國町公所持有99%的股權,以及事業代表人為現任町長-髙橋周二。
Read More

業務洽詢|合作

Line 線上客服,請搜尋 @lukang2012

加入好友

鹿港囝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Email|info@tkfl.tw
聯絡電話|04-7771181
地址|彰化縣鹿港鎮民族路131號
營業時間|09:00 – 18:00

聯絡我們|Contact Us

歡迎您與我們聯絡,填妥下方連絡表單,我們將會有專人與您聯繫,及說明服務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