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囝仔的大航海時代

如果人生的旅程是一趟精采的航海冒險,你會如何設定自己的航向呢?

文.張敬業

返鄉的啟蒙

二OO九年,我隨著雲林的濁水溪藝術舞蹈團去到義大利演出,四十二天的旅程中,參與了五個藝術節,走訪二十多個城市,歷經三十幾場大大小小的演出,很多時候是在中世紀古城裡演出。這趟旅程與各國樂手、舞者進行了交流,豐富了自己的世界觀,是前所未有的經歷。

當時所參與的藝術節比較像是台灣的社區年度成果展,與印象中純粹以表演節目為主的藝術節很不一樣。藝術節期間,地方居民都動起來了,暑假期間沒使用的小學教室,成為各國藝術家進駐的藝術村;為我們烹煮三餐的,是住在附近的社區媽媽;放暑假的學生們,則擔任接待各國團隊與協助藝術節的志工。這些經驗對於當時還在大學學習「藝術管理」的我,有著深遠的影響,原來藝術與表演可以那麼尋常且自然的在生活裡發生,藝術節與社區可以有著如此深刻的連結,比起只是單純的演出,這樣的連結更令我著迷。

而真正讓我產生「返鄉」念頭的,是當時與我年紀相仿,負責接待我們的地方青年們。他們平常也在外地工作、唸書,但每年家鄉舉辦藝術節的時候,就會回來投入參與,時而以表演者的姿態在舞台上盡情演出,時而是熱情接待我們的志工。對他們來說,這是從小就養成的習慣,很自然會在節慶要開始籌備的時候,就回到家鄉投入參與。因此這些經驗對於從來沒有把「返鄉」當作選項的我,有了深刻的啟發。

開幕音樂會(來源:鹿港囝仔

回國之後,二O一O年,我決定把畢業製作搬回家鄉舉辦,號召了許多也在外地唸書的鹿港青年們,共同舉辦了《鹿港囝仔攝影聯展》。聯展的作品由當時在唸大三的弟弟安儂、俊維,及返鄉多年,走過暗房沖洗年代的小阿姨淑瑛一起參與,而我則擔任展覽的總策劃與開幕音樂會的演出。當時把所有可能的連結都找回到鹿港來,有學習數位媒體的偉睿擔任視覺設計,曾經有過主播夢的堂妹紹雯擔綱活動主持,其他我們的同學、好友們則來擔任志工協助策展。浩浩蕩蕩的在福興穀倉展出兩個禮拜,結束之後儘管大家意猶未盡,都期待著下一步可以有所作為,但回歸現實還是得面對學業、兵役,因此「鹿港囝仔」的第一次集結也暫告一段落。

當時沒法展開下一步,最關鍵的原因在於我們對自己的家鄉不夠認識、不夠瞭解。而返鄉若只是帶著一知半解的鄉愁,那樣薄弱的連結,是沒有辦法長久的!所以退伍之後,我並沒有立即回到鹿港創業,而是在雲林故事館學習藝文場館與社區的經營,之後又回到高雄擔任藝文專案助理,繼續磨練專業。

鄉間美景(來源:鹿港囝仔

「回家不難,但要在家鄉長久的生活,便要思考到更多現實的面向。」在家鄉與他鄉之間遊走,同時思考著回到家鄉生活的可能性,而遲遲無法跨出那一步,不單是對家鄉的認識太少,更現實的是返鄉要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雖然不知道「藝術管理」可以怎麼帶來收入,但至少還能寫計畫,開始找些資源做事。透過寫計畫的過程,去釐清「返鄉」不是一廂情願,而是更實際的要從事什麼工作?創造什麼事業?而且家庭與社交網絡都要重新連結,但過度謹慎保守,是很難跨出第一步的,於是便向信義房屋的社區一家計畫以及文化部的創業圓夢計畫提案。

「如果回家沒有想要的工作,那就自己打造吧!」既然大學學習的藝術管理是服務表演藝術產業,也是更廣泛的「文化創意產業」,我便立下要在自己家鄉打造具有在地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的目標,讓相關從業人員能夠好好生活,尤其鹿港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早就打下很好的基礎。
  

但是當我們在辦活動前試著要去連結在地店家時,才發現大部分民眾對於「文化」的認知是偏頗的,因為得到的答覆大多是「文化是什麼?」「文化?我又沒有文化!你找錯人了」,從這些回覆,看見文化被民眾覺得是高高在上,一般的常民生活沒有文化,但我們覺得「文化是人們生活經驗的累積」,也就是說我們如何生活,呈現的就是那樣的文化樣貌,那麼既然文化源於生活,為什麼大部分的民眾會認為文化跟自己無關呢?或許這就是在地人文化自信的不足吧,更讓我們下定決心一定要做些什麼。

今秋誌|地方的創造與再生

是以每年秋天在鹿港地區舉辦的「今秋藝術節」為名,收錄了 2015 至 2017 年三屆的策展構想,以及藝術節在鹿港創造的想像與企圖解決的地方問題。如何透過實踐重新認識家鄉,與運用自身專業,讓一年一度的今秋藝術節,不只是回應這個城鎮所面臨的問題,更從中產生新的創業想法。

業務洽詢|合作

Line 線上客服,請搜尋 @lukang2012

加入好友

鹿港囝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Email|info@tkfl.tw
聯絡電話|04-7771181
地址|彰化縣鹿港鎮民族路131號
營業時間|09:00 – 18:00

聯絡我們|Contact Us

歡迎您與我們聯絡,填妥下方連絡表單,我們將會有專人與您聯繫,及說明服務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