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敬業
前言
2020年底,收到來自漫遊者文化的來信,邀請鹿港囝仔團隊協助今年初出版的「地方設計」一書宣傳推廣,而本書的作者蔡奕屏(之後以奕屏稱呼)是就讀千葉大學,且深入研究地方設計領域的研究者。在此之前,與奕屏雖然只是透過社群媒體認識,且僅有一面之緣,但因為同樣是熱愛地方文化與設計領域,聊起地方團隊的深耕,從社區、環境、公共意識,乃至於地方創生,可說是一見如故。直到這次收到協助推廣的來信,才又更進一步的認識奕屏所研究的領域及志趣。
之所以對於「地方設計」有高度的推崇,除了作者以淺白的文字記錄下的故事,最為關鍵是書中提及的幾位地方的設計案例,幾乎是我2015~19年旅行日本擦肩而過的風景。在不能隨時前往日本的疫情期間,又ㄧ解日本旅行中毒者們的鄉愁。
旅行中的地方設計風景
因為是「地方」設計,所以書中的章節是以設計案例所在縣市做分類,而我所擦肩而過的風景,以2016年前往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時,在香川縣女木島上相遇「瀨戶內工藝」團隊(見書中276頁),及2019年前往廣島縣尾道市拜訪渡邊義孝老師時,走訪了「後備設計沙龍」(見書中284頁)的實踐場域,包括尾道商店街、尾道空屋再生計畫、U2倉庫等。
後備設計沙龍中所提及的尾道商店街、U2倉庫等案例,請參考以下文章:
瀨戶內工藝
2016年在瀨戶內藝術祭旅行時「跳島」來到女木島(桃太郎故事中的鬼島),偶然在八幡宮前的宮燈做旁發現的攤位。簡潔設計的攤位布條吸引了我的目光,上前一看皆是讓人荷包快速縮水的設計周邊,一種到女木島及瀨戶內地區旅行一定要帶上的紀念品。為了趕上即將到來的接駁渡輪,腦波瞬間疲憊的順手挑了兩件商品,一是印有「瀨戶內工藝」(瀨卜內工芸)字樣的T-shirt,另一件則是造型及內頁都很特殊的筆記本。而藉由這次奕屏出版的「地方設計」一書,才得以了解這件穿在身上三五年時間的帥T,這個極富創意,以瀨戶內地區元素為題的設計團隊背後的組成與故事,以及生活在「烏龍麵國(香川縣)」必須人手一本的烏龍麵賞味筆記本,背後的設計巧思。
除了烏龍麵國的創意團隊案例外,「地方設計」一書的內容,對於在地方的設計師、社區工作者、活動企劃人員、地方創生議題實務執行都有很多重要的啟發。當然更推薦大家詳讀書本前言,作者為何開始這類研究與訪談的出發點,以及書本最後的總結及期待。且若你是長期在地方上深耕的實務工作者,一定能在書中的各種案例當中,看見自己曾經的身影,不管是個人工作室還是組織團隊,甚至是在生活區域內,與其他團隊組成的聯盟型態,相信書中的故事都能協助大家找到不同的方向。
以地方設計為名,編織一張激活地方的網絡。
書中的許多案例,從個別的設計師與設計團隊,作為地方設計主題的討論與入口,更重要的是結合不同產業、店家、商圈、職人、匠師等,不同面向的工作者所形塑而成的地方網絡。地方設計不只是單純的產品設計、企劃活動、創新服務,而是在組織這些內容的過程中,造成地方的擾動與活絡,人因此而改變,才是以設計活絡地方的關鍵因素。
而在鹿港囝仔團隊所執行的合作企劃當中,雖然有很多針對地方環境、商圈、策展的經典合作案,但對於剛成為新手爸爸的我,最為深刻也最期待往後能有更多合作的經驗,是2017年與鹿港嬰幼兒用品品牌-喜福Hibou合作的說故事、導覽活動,及地方導覽手冊的合作。那次地方品牌的合作,是團隊少數接觸到的親子族群,也是那時候認識到,原來鹿港當地就有相當優質的嬰幼兒用品品牌,而且願意在產品銷售以外,做更多地方內容的合作。而這類跨領域的合作提案,也是在考驗地方團隊對於地方內容素材及專業技術、知識的執行能力。而「地方設計」所談論的核心,即是當地方團隊相互合作下,所能為地方創造的新的價值。
(延期舉行)週三不加班|《地方設計》書友跨海連線見面會
隨著「地方設計」一書在2021年初出版,以及台灣地方創生政策推行進入第三個年頭,這幾年來看到越來越多青年投入地方工作的領域,相關的出版品也呈現百花齊放的狀態。很難得自己也是投身地方9年時間的相關工作者,且又剛好與「地方設計」作者及書本內容有這樣的緣分,當然要特別為了鹿港、彰化及中部地區的書友,安排一場跨海見面會。除了聽奕屏聊聊訪談地方設計的故事外,更想跟奕屏交流讀書心得。為了這場連線見面會,特別委託奕屏從日本寄來地方設計的產品,讓大家可以體驗,至於是什麼樣的產品,我們就5/19(三)週三不加班見了!
關於講者 ▌蔡奕屏
台日轉譯者。日本地方、設計觀察者。台北出生。台大社工系畢業,念過城鄉所,後來受民藝感召跳槽到台藝大工藝設計研究所,更因民藝之啟發而開始自學日文。目前暫居日本千葉,於千葉大學設計文化計畫研究室,進行地方設計觀察,以及地域活性化、地方關係人口等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