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敬業
前言
因「金魚厝邊」團隊的邀請,參與「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的街區策展,因此,有了深入探索頭城老街的機會。
也許是同為靠海的老城鎮,那裡的生活氛圍與鹿港有不少相似之處,從中我挑選了六處,我覺得最適合認識頭城的入門地點,成為這次藝術季的街區的策展點,這些處所跟鹿港可以相互對照,如界定舊時城鎮範疇的南北門福德祠;舊頭圍港淤積後成為今日盧宅前的池塘史雲湖;寫意寫景的地方文學實體化空間的頭城文學巷;還有臨海生活的城鎮一定會有的媽祖廟——頭城慶元宮。
金魚厝邊
有人說改變地方需要三種人,外地人、年輕人、瘋狂的人!
每一個活力滿滿的老城鎮,一定有一個願意花大把力氣與時間,撰寫提案計畫、找資源、連結各方合作的「地方團隊」。但就算再會寫計畫、找資源、做KPI,沒有長期蹲點與地方交陪的打算,是無法看到地方的人們——除了日常忙於生計之外,還參與非典型的社區活動,而且是跟一群「奇怪」卻有著異常活力的外地人、年輕人一起活動。
頭城的金魚厝邊,由我的好朋友彭仁鴻帶頭,這裡經常集結開頭講的三種人,從2015年至今,捲動多少資源就不細數,至少成為許多外地人、年輕人、瘋狂的人,進入地方生活的入口。
邁入第八屆的「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所談論的內容及參與的群眾,就可以窺見頭城近年的變化與族群的多元。看起來「鹿港囝仔」或「鹿港」好像更為生猛,但我認為那是我們習慣以西部的角度來理解東部,每個區域、地方都有獨特的生活節奏,從地方團隊可以看見一個地方當代的「表」,而深入認識、交往後,才有機會認知一個地方更深層的「裏」。
關於《頭城移住日誌》
2006年雪隧通車後,為蘭陽平原帶來新的觀光發展契機,但因爲頭城交流道的位置設置,並沒有讓頭城享受到主流的觀光紅利。看似錯過發展,反而讓頭城可以放慢腳步,如此保留了老街的主體生活,也吸引了新的「移住人口」,前來豐富了地方生活。也因此頭城有別於蘭陽平原的其他城鎮,有了更富層次的發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