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頭城移住日誌|金魚厝邊

頭城的金魚厝邊,由我的好朋友彭仁鴻為首,這裡經常集結開頭講的三種人,從2015年至今,捲動多少資源就不細數,至少成為許多外地人、年輕人、瘋狂的人,進入地方生活的入口,從幾年下來的「頭城老街藝術季」所談論的內容及參與的群眾,就可以窺見頭城近年的變化與族群的多元。

Continue Reading2023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頭城移住日誌|金魚厝邊

2023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頭城移住日誌|北門福德祠

作為開蘭第一城的頭城,並不是真的有建「城」,但就跟同為港口城市的鹿港一樣,透過福德祠(土地公廟)的設置來界定彼時的城之範圍。鹿港有東西南北中五方土地公作為界定,而頭城則從北門及南門福德祠得知,開蘭第一城的南北界線。

Continue Reading2023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頭城移住日誌|北門福德祠

2023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頭城移住日誌|頭城慶元宮

媽祖信仰隨著福建沿海居民前往海外討生活、移居,被帶往華南一代的國度,也隨之擴散。四面環海的島國,隨著從西部登陸後,再進行島內遷移,媽祖信仰與文化也延展到島東的生活區域。頭城慶元宮,正好位於頭城老街的中間段落,跟盧宅一樣式坐西面東的方位,是面對大海的方向,保佑著出海的漁民能夠平安。

Continue Reading2023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頭城移住日誌|頭城慶元宮

2023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頭城移住日誌|頭城文學巷

文學造巷、藝術造巷,是早期社區營造集結地方特色的景觀手法之一。透過走一條巷子的時光,可以看見文學家們如何用文字去形塑地方的風土、人文、故事,對比今日就像IG網紅使用Hashtag一樣,讓大家可以把主題標籤集結,達到資訊的快速聚散。頭城文學巷可以看到作家李榮春以頭城生活、風景為題的創作,再從這些創作中對比今昔頭城,可以更有層次。

Continue Reading2023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頭城移住日誌|頭城文學巷

2023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頭城移住日誌|南門福德祠

相較於北門福德祠的沈靜,南門福德祠的建築外觀顯得更加奔放、豐富,而這樣的特質也呈現在作為人們對於頭城老街的第一印象,南門福德祠旁的源合成商行的街屋。紅磚搭起的拱廊及辰野式風格的紅白相間磚造立面,成為大家對頭城老街的既定印象,這點可以從頭城車站的立面復刻看得出端倪。

Continue Reading2023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頭城移住日誌|南門福德祠

2023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頭城移住日誌|盧宅前的史雲湖

潮汐,與海上的龜山島。鹿港的辜顯榮宅邸(落成於1919年,現為鹿港民俗文物館)前方,也曾經有好幾處大水池,傳聞是當初為了建設鹿港大街的房子,挖除土方後所遺留下的水池。同樣是相對的坐西面東,水池已成為停車場及花園,兩座老城鎮從港市的發展與地方仕紳的宅邸,看盡百年來地方的變與不變。

Continue Reading2023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頭城移住日誌|盧宅前的史雲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