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青年的後疫人生 – 週三不加班後記

文 / 張敬業

2015年開始舉辦的「週三不加班」地方小聚,也堂堂進入第七的年頭了。而2021年的週三不加班除了盡量維持每月固定的聚會外,我們希望開始以「季」為單位來企劃小聚內容。除此之外,我們也將舉辦地點移師到第二代的禾火食堂。2021年第一季(4~6月)登場的主題會以「青年」與「地方」這兩個元素作企劃發想。第一季首場小聚是與馬來西亞的長頸鹿故事館,及另外兩組青年團隊的跨海連線對談,而我們也把對談的題目定調在「後疫情時代」地方青年團隊的營運討論上。

2020年起,週三不加班移師第二代的「禾火食堂」舉辦。

來不及成行的文化園丁隊

會有這次的台馬跨海連線,最主要是2020年初鹿港的夥伴計畫組團前往馬來西亞,與長頸鹿故事館團隊進行交流,並且已經爭取到文化部「文化園丁隊」經費支持。不料2020年三月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交流計畫也只能在疫情解封以前無限延期了。然而在過去的一年裡,台灣因為全國上下的努力,疫情很快得到控制,生活中的事物,除了國際交流外,受疫情的影響較小。不過馬來西亞的情況就沒有這麼理想了,在我們連線的這天,大馬全國還有2,500人次的確診數據,甚至在疫情的不同階段,對於人民行動限制的程度皆有不同,而地方上原本計畫的許多活動也必須有所調整。

大馬青年的後疫人生

當天與我們連線分享的除了有原本計畫拜訪的《長頸鹿故事館》館長-李順榮,還有《Mushroom Project》的葉家銘,以及《KongsiKL》的馬鈞誼與劉佩鑫,當然還有許多長頸鹿故事館的其他夥伴成員旁聽。

左起1、2為KongsiKL團隊;左起3~6為Mushroom Project團隊;其餘為長頸鹿故事館團隊,圖為長頸鹿故事館提供。

▍長頸鹿故事館

現在長頸鹿故事館算是第二代的營運團隊,而第一代的團隊,是由蕉賴十一哩華人新村裡的幾位社區媽媽成立。最初其實是利用社區裡的閒置的貨櫃屋,改造成社區圖書館的形式推廣閱讀,在順榮等第二代團隊成員接手後,需要有更大的空間來實踐想法,所以向社區提出新空間的企劃,並且透過群眾募資的方式來找資金與資源,最後改造了社區裡的一處老屋,成為現在的故事館。

長頸鹿故事館空間剖面與進駐單位,長頸鹿故事館提供。

也因為順榮與大部分的夥伴們都有建築與空間的專業背景,所以在空間整修上就得以好好的發揮彼此的專業。有了空間,就要思考營運的問題。推廣閱讀讓社區活絡,這件事情有很大的公益性與社會價值,而對於夥伴的生計與收入問題,則利用故事館的其他空間經營Rojak(一種馬來西亞常見的蔬果沙拉)的餐飲事業來維持收入。

作為社區圖書館功能使用的長頸鹿故事館,長頸鹿故事館提供。

故事館與餐廳維持了一個空間營運,夥伴則利用其他時間在外面接案子,來維持彼此的生計。然而疫情爆發後,隨著不同階段的行動管制令(CMCO、RMCO),原本空間營運也大受影響。因為大部分民眾的行動受限,而影響到餐廳的來客數,為了維持生計,也開始做起外帶的生意,最後還是敵不過疫情的影響,短暫歇業。

雖然餐廳暫時歇業,故事館仍維持公共圖書館的營運,在歇業期間夥伴還是維持原有的空間專業的事業,另外也開始製作面罩跟防護衣,為前線的抗疫人員提供資源。

左側為第一代的面罩;右側為第二代使用3D列印製作的面罩,長頸鹿故事館提供。

也因為防疫期間的行動管制,讓順榮他們度過一段非常浪漫的生活,跟著藝術家夥伴一起創作,把速度放慢有更多時間去感受生活,同時思考面對疫情的營運方式,最終找到更專業的咖啡師作為餐飲夥伴,把原本餐廳空間租給新的經營者-月咖啡,原本的共同工作室也進駐了一組專業的設計團隊-BTXI,儘管做了一些調整,卻也因此而完成了最初的空間複合功能的理想。世事無常,不知何時能恢復以往的生活步調,也許疫情之後的時代,會是另一種生活方式的重新組成,但只要保持樂觀,不放棄對理想生活的價值,終究可以找出因應之道。

馬來西亞跨海連線分享

Mushroom Project

接著第二位分享的是在雪州最大的華人新村-沙登經營複合式空間的葉家銘。Mushroom Project 是在村子裡的一棟街屋,整棟樓分為四個單位空間,最底層共用衛浴的青年旅館;第二層因為是臨馬路的店面,所以出租給眼鏡行做店面使用;第三與第四層則是有獨立衛浴套房的旅館及共同工作空間使用;頂樓層則外掛一個白色鋼構空間,經營露天啤酒燒烤吧Suagu,而為了讓頂樓空間能夠在旅館經營期間能獨立營運,主要出入口則設定在原本建築物後方的旋轉樓梯,這個設定,反而讓空間的獨特性更為凸顯。

施工初期的Mushroom Project,Mushroom Project提供。

家銘在分享中也提到,團隊夥伴皆是建築空間專業背景出身,原本其實是設定自己做設計,施工則外包給廠商執行。不料施工才剛開始就爆發疫情,因行動管制令的關係,原定的施工計畫也必須隨著疫情狀態調整,也因為後來施工期間難以掌握,也不能讓預算無限上綱,最後團隊成員全部Liâu–lo̍h-khì(撩下去),簡易的施工幾乎由團隊成員完成,期間當然也有同樣受疫情影響的長頸鹿故事館成員來插花協力。

2、3樓間挑高的空間,Mushroom Project提供。
頂樓的燒烤吧Suagu,Mushroom Project提供。
由逃生梯改建,前往Suagu燒烤吧的入口,Mushroom Project提供。

家銘分享的旅館與頂樓酒吧的照片,剛好是連線的前兩天完工的狀態。這麼熱騰騰的分享,真讓人想在疫情解封之後,馬上衝一波。先分享長頸鹿故事館團隊的Aka製作的Suagu影片,讓大家過過乾癮吧!對了不要忘記幫草根Akar的頻道「按讚、訂閱、開啟小鈴鐺」唷!

官方網站|https://mushroomprojects.co/

Mushroom Project分享

▍KongsiKL

壓軸分享的是KongsiKL團隊的馬鈞誼與劉佩鑫,KongsiKL是由位在吉隆坡舊巴生路上的Volvo汽車工廠改建而成實驗空間。舊巴生路(Old Klang Road)也是1950年代吉隆玻市區到碼頭的主要道路,後來因為產業的轉移而沒落。空間50年前為 Volvo 修車廠,然後變成白鋼工廠,業主離開後丟空了幾年,2017年由KongsiKL團隊向房東接洽,免費進駐這個閒置的倉庫空間,開始成為城市創作者揮灑創意的空間,特別是用「藝術」活絡空間。Kongsi 是馬來語裡的「共享」之意,我們共享著空間、時間、才華、資源;KL則代表著kilang lama(old warehouse)、Klang Lama(our location)、Kuala Lumpur(our city) 之意。

藝術活絡舊倉庫空間,發現更多可能,KongsiKL提供。
藝術展演打開隊空間的想像,KongsiKL提供。

鈞誼分享到在疫情爆發之後,許多城市裡的藝文活動都受到限制或因此停滯,連帶著影響了原本倚靠「場地出租」為生計的Kongsi KL,在疫情爆發時受了不少影響。走在後疫情時代的KongsiKL,沒有停止藝術的實踐,既然人們的行動受限,那就透過網路讓人們持續可以接觸到藝術,慢慢地發展出線上展演(Online Performance)的方式呈現,透過創作與觀賞介面的轉換,持續的維持Kongsi KL以「藝術」活絡空間的能量。KongsiKL的佩鑫也分享到,後疫情時代開始做了許多以為不會有的嘗試,反而為空間開啟了更多實驗的可能,讓空間更有機的生長。這段期間除了自己的創作外,也邀請了長頸鹿故事館的順榮參與空間創作,而疫情反而讓大家有更多時間,可以好好走走看看鄰近的社區。

官方網站|www.kongsikl.com

後疫情時代有更多時間好好思考舊倉庫空間的營運與活絡,KongsiKL提供。

台馬連線分享會的最後,台灣這邊提出了青年在地方發展時共同面對到的問題,那就是地方活絡後,「房地產價格(租金)」暴漲的問題,隨之而來生活的成本都又跟著提高。當然這個問題是現階段難解的結,順榮也分享到,他們的新村鄰近交通要道,開發只是早晚的問題了;而家銘的村子這個問題並不大;而KongsiKL空間本身就是向企業承接使用,未來地方若是有土地開發,勢必需要搬遷,也許最後讓青年離開地方的不是疫情,而是只考慮資本的地方開發。雖然不管在台灣還是馬來西亞,青年都面對到了地方發展的終極問題,而且都是現階段的彼此無法處理的,但也因為青年持續的留在地方,也許將來在開發的腳步逼近時,是有機會找出更多的Plan B。

台馬跨海連線大合照

猶記得當初計畫前往大馬與長頸鹿故事館團隊交流的原因,是因為2019的秋天,團隊裡的Youtuber 草根Akar釋出了「十五路過中秋」的影片,影片的最後,順榮在演說裡提到2018年來台灣走讀的經驗,在彰化溪湖溪畔種花的大叔給了這群年輕人的啟發,一個地方最重要的不是有美麗的景色,而是有愛他的人,只要相信「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一場全球性的疫情改變了大家的生活,也改變了看待地方的方式,但因為有愛它的人,所以它才能持續芬芳!

期待疫情盡快解封,讓這趟已經蓄勢待發的文化園丁隊能盡快成行。在此之前,請各地的青年要把自己過得好好的,也要把自己的地方顧的好好的,讓彼此的地方可以持續充滿期待。

後記

今年度開始的週三不加班,移師到第二代的禾火食堂舉辦,也因為有食堂的協助,讓我們這次的「大馬」主題可以想用到馬來西亞當地的特色美食,而這次我們品嚐的是當地的「豆漿涼粉」,其實就是有椰奶風味的豆漿加上涼粉(仙草)。當然因為只能依照網路食譜去揣摩,所以也可以說是有禾火主廚風格的豆漿涼粉。

禾火食堂特別為聚會提供的「豆漿涼粉」

也預告一下接下來五、六月份的週三不加班

【五月場|地方設計-書友跨海連線見面會】

我們邀請到地方設計作者蔡奕屏與大家跨海連線見面囉,奕屏將帶著大家從設計的視角,一起來看看日本是如何運用地方魅力,打造品牌創新發展。

活動推薦給喜愛日本文化,關注品牌經營、產業創新、社區設計、空間活化的你。

「當日憑地方設計書籍即可免費入場」,歡迎點擊下方按鈕預購書籍,或現場也可以買到呦。

📌 時間|2021年5月19日(三)20:30~22:00
📌 地點|禾火食堂 (彰化縣鹿港鎮復興路318號)
📌 講者|蔡奕屏 / 地方設計 作者
📌 費用|入場費100元,或當日憑地方設計書籍即可免費入場 (含主題小點一份)

關於講者 ▌蔡奕屏

台日轉譯者。日本地方、設計觀察者。台北出生。台大社工系畢業,念過城鄉所,後來受民藝感召跳槽到台藝大工藝設計研究所,更因民藝之啟發而開始自學日文。目前暫居日本千葉,於千葉大學設計文化計畫研究室,進行地方設計觀察,以及地域活性化、地方關係人口等相關研究。

【六月場|二林蔗青微電影】

📌 時間|2021年6月16日(三)20:30~22:00
📌 地點|禾火食堂 (彰化縣鹿港鎮復興路318號)
📌 講者|洪崇銘 / 蔗青文化工作室 創辦人
📌 費用|100元,附一杯飲料

蔗青文化工作室創辦人洪崇銘(圖片來源:青文化工作室)

關於講者 ▌洪崇銘

蔗青文化工作室創辦人,工作室成立於2018年,長期關注地方文化、農村價值,作為地方的自媒體,持續書寫地方故事,記錄題材包含地方職人、留鄉青年、偏鄉教育現場以及歷史事件。透過內容的生產,將線上社群轉至線下合作,目前與二林四鄉鎮多所各級學校合作課程設計,並試圖串聯地方組織及青年。

【蔗青文化工作室】YouTube頻道           
【蔗青文化工作室】Medium頻道

關於微電影 洪醒夫文學扎根計畫《有誰要到二林去》正式預告

有誰要到二林去劇照,蔗青文化工作室提供
有誰要到二林去劇照,蔗青文化工作室提供
週三不加班

在地人的好厝邊,出外人的好朋友

週三不加班最初構想是提出家庭與工作場域以外的第三空間,作為上班族下班後的聚會場所。
藉此鼓勵上班族在週三準時下班,從容地在晚餐後參與聚會、交流分享。每次聚會主題不一,有異國對談、旅行分享、工作經驗、青年創業、教育、音樂、表演等。在聚會中可以更進一步了解各行業間的工作差異與職場趣聞,藉此拓展人際網絡、增進見聞,達到更廣泛的社會溝通功能。

業務洽詢|合作

Line 線上客服,請搜尋 @lukang2012

加入好友

鹿港囝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Email|info@tkfl.tw
聯絡電話|04-7771181
地址|彰化縣鹿港鎮民族路131號
營業時間|09:00 – 18:00

聯絡我們|Contact Us

歡迎您與我們聯絡,填妥下方連絡表單,我們將會有專人與您聯繫,及說明服務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