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溫泉!日本深山小鎮「黑川」教我們的 4 個反常識經營心法

整理|張敬業

聚焦黑川溫泉的「入湯手形」機制、統一美學、共同行銷,以及對抗大型連鎖的策略。在深度旅遊的經營戰場上,九州阿蘇地區的黑川溫泉是「共好」的經典教科書。在交流論壇上,北山元事務局長不僅回顧了他們如何從默默無聞的溫泉區,轉變為全日本最受歡迎的秘湯之一,更重要的是,他揭示了背後「逆向操作」的經營哲學。

在沒有大型連鎖酒店、沒有豪華設施的條件下,黑川溫泉如何透過「入湯手形」(溫泉護照)機制,將 28 家彼此競爭的旅館凝聚成一個整體?他們為何主動撤除公路上吸引遊客的醒目招牌?這一切都指向一個核心:統一的美學、共同的利益,以及與自然共存的決心。接下來,我們將整理黑川溫泉的「敵我同盟」策略,為台灣地方的深度旅遊經營者提供經營與共識建立上的實戰參考。

引言:一個即將消失的山城,如何逆轉未來?

許多地方正面臨著相同的困境:年輕人口不斷外流,產業結構過於單一,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在日本熊本縣深山中,就有一個這樣的小鎮——黑川溫泉。它坐落於森林之中,規模僅有別府、由布院等知名溫泉地的十分之一,鎮上沒有高校,觀光業卻佔了近半產值。

這裡的挑戰是如此尖銳,但負責營運的「黑川溫泉旅館組合」事務局長北山元先生,卻不將這些先天限制視為弱點。作為一位將「地域」視為有機生命體來經營的實踐家,他帶領團隊,憑藉「整座城鎮就是一間旅館」的獨特哲學,將弱勢化為優勢,發展出「小而聯合」的生存策略,成為全日本矚目的典範。他們究竟做了什麼?以下,是我們從中提煉出的四個最令人驚訝的經營智慧。

心法一:最好的策略是「請客人去隔壁家消費」

在競爭激烈的觀光業,把客人留在自家是常識。但黑川溫泉的第一個智慧,是刻意打破這條規則,將市場從零和遊戲,重塑為一個共榮的生態系。

這一切的基礎,是奠基於六十年前建立的「組合」(同業協會)治理模式。早在 1986 年,這個組合就設計出一款名為「入湯手形」的木製通行證。旅客只要購買,就能自由選擇鎮上不同旅館的露天風呂。這個創意的核心,是主動鼓勵客人「去別的地方看看」,將單一旅館的競爭,轉化為整個區域的集體魅力。

這個反常識的策略,巧妙地將約三十間旅館與三十四間小店,串連成一個共同體驗的「資源網」。為了鞏固這個大品牌,他們甚至將區域識別統一為黑色系,避免品牌形象「因時代流逝而失焦」。這背後的深刻洞見是:當個別店家願意分享顧客,整個區域的價值才能被放大,最終讓所有人都受益。

心法二:員工離職的真正原因,不是薪水而是「寂寞」

如果說分享顧客是黑川哲學的「外部策略」,那麼共享人才、共育人才,則是其成功的「內部心法」。北山元先生一針見血地指出,山區年輕人離職的關鍵因素並非待遇,而是「寂寞」。為此,「組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採用、育成、定著」人才管理系統。

採用階段,他們設立統一的招募網站,不只展示工作,更呈現「地域的日常」,並提供「一天」或「三個月」的體驗期,確保人才與地方的適配性。

而在最重要的定著階段,他們創造了「地域同期」的概念來對抗孤獨。組合為所有旅館的新進員工舉辦共同的入社儀式、研修課程,甚至提供大型員工餐廳與共享設施。這個策略將整個地域視為一所「學校」與一個「社群」,讓來自不同旅館的年輕人建立深厚的同儕連結,從根本上解決了人才流失的問題。

心法三:把大自然當成最強的教科書

地方的魅力,來自無法被複製的在地知識。黑川溫泉的做法,是將周遭的大自然當成最強的教科書,並將其系統化地融入服務之中。

他們編寫了名為「虎之卷」的內部教材,並設計了「年季四大技術」課程,將在地的自然生態知識與產業知識傳承給每一位員工。這種做法,讓服務產生了決定性的質變。

員工的學習,是將「自然的時間」與「人的時間」重疊,把對自然的理解轉化為待客、料理、環境維護的基礎,讓服務從功能性提升到感知性。

當服務人員能向客人娓娓道來腳下土地的故事,服務就不再只是功能,而是一種深刻的文化體驗,這正是黑川溫泉無可取代的魅力所在。

心法四:危機不是用來克服的,是用來「辦學校」的

2020 年,疫情重創全球觀光業,黑川溫泉也面臨毀滅性打擊。然而,他們沒有坐以待斃,反而將危機化為轉機,創設了一個名為「黑川塾」的人才育成平台,完成了人才系統中「育成」的關鍵一環。

這所「學校」的目標極為長遠,它不只傳授現場技能,更定位為培養「旅館的領導者」與「地域的帶動者」。在這裡,「學員需發表主題、建立自我解題能力」,為地方的未來儲備能夠「中長期工作」、將個人成長與地域發展緊密連結的核心人才。這個突破性的舉動證明,真正的危機管理不是被動應對,而是主動創造未來。

結語:你的家鄉,也能成為一所學校嗎?

黑川溫泉的成功,在於始終將整個地域視為一個有機的「學校」與「社群」來經營。它的核心戰略,可以總結為「採用與定著的兩端並重」:用開放的平台吸引對的人,再用緊密的社群支持把人留住。透過「小而聯合」的力量,他們將自然、知識與人情味,轉化為無可取代的吸引力。

這個深山小鎮的故事,為我們帶來一個深刻的提問:如果我們也開始將自己的社區、團隊,或家鄉,視為一個共同學習的生命體,會發生什麼不一樣的故事?

業務洽詢|合作

鹿港囝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Email|info@tkfl.tw
聯絡電話|04-7771181
地址|彰化縣鹿港鎮民族路131號
營業時間|09:00 – 18:00

Line 線上客服,ID 搜尋 “@lukang2012

加入好友

以手機掃描行動條碼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