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地方創生寫作計劃階段性檢討

文|張敬業

檢討、重設、再出發!

設定在2019地方創生元年的目標之一,每週產出一篇相關文章,這樣的理想再停了一個多月之後決定再重新設定再出發。接下來在Medium平台上會以兩週一次的頻率發文,但鹿港囝仔官網的地方創生專題則會維持每週發文。發文則為以鹿港囝仔體系內的「創生事業體」,以及回顧這些年旅行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地的觀察、參與作為寫作內容來發表。

而這個寫作計劃是透過整理自己過往的地方實踐經驗,去看到當時未曾注意的觀點,並藉此提出新的觀念與想法。此外也期待透過網路平台發表的「鹿港經驗」,來與世界各地從事相關工作的朋友們交流經驗、彼此學習。

當然以台灣目前在討論「地方創生」相關的題目,可以說是包山包海。從最容易被混淆的社區營造,到鹿港在面對過度觀光化、商業化之後,所衍伸的環境保護議題、文化資產保存、減塑生活、日常環保、文資教育等,其實也就是我們團隊每年在鹿港舉辦的《今秋藝術節》所關注的各種面向,當然也因為要讓藝術節產生的想法可以永續且營運。

鄉愁可以號召人們,產業可以把人留下。

藝術節產生的創業想法,如何在鹿港的現有環境下,讓一個不管是I-turn或U-turn的年輕人,可以有想法就能實踐創業,而且創業之後這裡的市場是足以支撐一個年輕人好好的活下來。而這樣血淋淋的地方青年生存故事,也是我想要深入探究的!(當然這也是我想一直去思考鹿港會為何需要鹿港囝仔?)

重整再出發

最後,這篇文章其實沒有任何地方創生經驗的參考價值,充其量不過是檢討後再出發的起手式。以學習管理背景的我而言,設定目標、制定工作排程等,是在基本不過的事情了。就分享一下四月份的寫作計劃給大家囉!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分享經驗才能夠創造更多經驗,共勉之。

4/8(一)社區營造與地方創生,傻傻分不清楚?案例:勝浦町阪本小學校

4/15(一)地方創生,先把人留下來再說!女川町的復興

4/22(一)台日友好,鹿港結識的淡路島好朋友。

4/29(一)地方創生你好神的大神山計畫

你可能會喜歡

【地方創生】地方不是要變成都市才叫進步(四)——《地方的未來,是從今天的行動開始》(下)

從「地方共創的民主日常」談起,回應許多青年與地方工作者常面對的問題:除了選舉,我們還能怎麼參與地方?透過鹿港的實例、數位游牧者的混種合作提案,到具體行動機制的想像,這篇文章試圖回答一個核心問題——「地方的未來,誰來參與?」 結語則將視角再次拉高,回到每個人日常生活的可能:一間咖啡館的開張、一場共學的組織、一段關係的建立,都是地方未來的開始。 中介城鎮不再是邊陲,而是翻譯城市與鄉村、實踐生活理想的場域。未來,就從我們今天的選擇與行動開始。
Read More

【地方創生】地方不是要變成都市才叫進步(四)——《地方的未來,是從今天的行動開始》(上)

我們總以為,改變地方需要一場壯闊的行動,但更多時候,真正的轉變,是從一個選擇、一個日常開始的。不管你是否住在鄉村,是否返鄉創業,理解地方的價值,是這個世代不能缺席的任務。如果說城市是一條快節奏的河流,那麼地方則是一座願意等待的港灣——讓人慢下來,重新安頓自己的時間感、身體感,也重新理解「參與」的意義。這篇文章,是為這一整系列的總結;也是為你我腳下土地,寫下一段行動的邀請。
Read More

【地方創生】地方不是要變成都市才叫進步(三)——《今秋藝術節:讓家鄉成為下一代的選項》

鹿港的今秋藝術節,不只是藝術的舞台,更是地方治理的前奏。從街區策展、商圈共創、青年接棒到制度實驗,藝術節的能量正逐步從節慶轉化為氣候,滋養出一種關於家鄉的長期想像——讓藝術成為日常、讓參與變成習慣,讓孩子願意留下來,為自己的家鄉許下一個選擇的未來。
Read More

【地方創生】返鄉到創生,鹿港囝仔們近來可好?

鹿港囝仔團隊從2012年回到地方耕耘,受惠於諸多政策資源,十多年的地方歷程,也看見政策資源的轉變,以及後來透過擔任計畫委員,看見許多地方團隊走過的歷程。也發現許多的我們,一開始的故事都很像,但在開始熱血組隊投入地方的三、五年後,也都各自有不同的發展。每每在聽各地青年團隊講述經歷時,總有幾分既視感。今天想藉由回顧與更新鹿港囝仔團隊現況的過程,一起反思在青年時期回到地方的我們,後來都變成了什麼樣的大人?
Read More


業務洽詢|合作

鹿港囝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Email|info@tkfl.tw
聯絡電話|04-7771181
地址|彰化縣鹿港鎮民族路131號
營業時間|09:00 – 18:00

Line 線上客服,ID 搜尋 “@lukang2012

加入好友

以手機掃描行動條碼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