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打擊原生的社會運作能力,就是讓其『觀光化』。
—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8049
看著此篇文章,想著鹿港今日的景況…
我們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資產基數比其他城鎮都要來的豐厚,可是「觀光化」所帶來的衝擊,漸漸讓人們只重視其帶來的「資本」價值,而非在組織商圈、舉辦廟會節慶時所帶動的社會動員、社會行動、社會練習。以及在組織動員之後的「再創造」。這個在創造的過程才是真正讓地方文化可以永續的基石,而經濟活動就像流水一般,有其重要性,但過度氾濫又會侵蝕原本的生活與文化。
今秋藝術節自2015年起每一年都從空間、群眾互動、組織行動中,開始產生社會動能,而這種「內發性」的社區動能才是真正驅動一個節慶,足以產生地方影響力的重要動力來源。
在木下齊先生的《地方創生》一書中談到「補助是毒藥」的論點,然而並非因此排斥政府預算的補助機制,而是補助之所以為補助,就是它不該變成主體,簡而言直辦活動的資金,基本上需要由民間籌組(就是說這個活動就算沒有政府補助依然可以辦得下去),而補助款只是在這個基礎上給予補充、協助,讓民間活動可以有更好的呈現。